咏罢柏舟掩卷嗟,忽闻精卫出秦家。
鸿惊塞北伤春柳,蝶梦江南带雪花。
强笑为欢全父命,返魂归榇计天涯。
料知无限不平恨,化作钱塘处处鸦。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是由清代陈毓瑞所作的古诗词。陈毓瑞以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文笔,描绘了绍兴秦烈妇的生平事迹,展现了她为国捐躯的大义凛然。以下是对这首名作的详细介绍。
作品背景:陈毓瑞在创作此诗时,正值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深重。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通过诗歌的形式,缅怀了一位忠贞不渝的女性——绍兴秦烈妇的故事,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艺术特色:该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不过分煽情,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美学追求。同时,陈毓瑞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如“鸿惊塞北伤春柳”中的“精卫”传说,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英雄主义的赞美,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晚清时期中国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忠诚和牺牲的价值取向。
《挽绍兴秦烈妇二首》作为清代陈毓瑞的代表作品,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更在思想文化层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文艺欣赏,这部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