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瑞
【注释】 纳凉:夏天在树荫下乘凉。 隔廉花影漾参差:隔着屏风看到花的影子,摇曳不定,好像参差错落的样子。 独坐空庭动客思:独自坐在空荡的庭院中,触动了羁旅在外的思乡之情。 正是月明人静后:正当月光明亮、夜晚安静的时候。 一声玉笛好风吹:一曲优美的笛子声随风传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纳凉情景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夏日夜晚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首句“隔廉花影漾参差”
注释: 碧海遗珠焦尾琴,只争运会与升沉。 碧海遗珠:比喻有才华的人不被赏识,就像一颗遗落的宝石一样。焦尾琴:一种古琴的名称。只争运会与升沉:指只有通过比赛才能决定胜负,比喻人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努力和机遇。 嗤非千手弥陀佛,世上难平亿万心。 嗤非千手弥陀佛:嘲笑那些自称是千手观音、大慈大悲的佛像。弥陀佛:佛教中的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世上难平亿万心:形容人心难以平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劝人息讼的白话体诗歌。通过描述诉讼的过程和可能带来的损失,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放弃诉讼,以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和经济损失。 诗句: 1. 听、听、听,听我劝,劝尔人民莫结怨 - 开始用三连“听”字强调了要倾听劝告的重要性。 2. 结怨最易是诉讼,所争无非小事件 - 指出结怨最容易发生,而诉讼往往涉及的是一些小事。 3. 一状告了自必传,原被两造须到案 - 一旦提起诉讼
【注释】: 1. 倘或怀怨思报复:如果心中怀有怨恨。 2. 后来吉凶更难卜:以后的事情很难预料。 3. 和气致祥是非策:用和气可以带来吉祥,用争斗是违背道理的。 4. 暗中受益是多多:在背后得到的好处很多。 5. 劝尔人民速觉悟:劝告你们尽快醒悟。 6. 讼则终凶知道么?胜诉败诉终结怨:诉讼到最后都是不吉的。 7. 何苦平地起风波:何必自找麻烦。 8. 常言家和万事兴:俗话说家家都和了,万事兴旺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咏怀》的内容和含义: 1. “抱膝长吟气自豪”: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沉思或独处时的情景。"抱膝"形容其姿势,表现出一种沉思或者自省的姿态。“长吟”意味着持续的吟诵或者低声细语,显示出诗人的内心活动和情感波动。“气自豪”则表示诗人内心充满自信和骄傲,可能是由于某种成就或是对自身才华的自信。 2. “变更沧海任滔滔”: - 这里的“变更”可能指的是诗人内心的转变
【注释】 眦(zì)口占:即“口占”,随意作诗,不拘格律。眦:目。 小立眺江干:在江边的小山丘上站立远眺。 馀霞:夕阳余光,泛指晚霞。 蓬背:蓬草的背部。 半轮红:一半的红日。 争渡声靡已:争先恐后渡水的声音已经没有了(因天黑,看不见渡船)。 世局正蜩螗:世界局势正是像蝉鸣一样喧闹。 在彼不存此:指事物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其本质。 浩然归兴来:浩大、旷达的归乡兴致涌上心头。 臣心淡于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手法及效果。 “闰端阳”,指闰年的端午节。“蒲酒重斟醉欲仙”,用“醉欲仙”形容饮酒之快意,写出了诗人欢庆端午的喜悦心情。“鼓歌依旧竞龙船”,写端午赛龙舟的盛况。“天中令节偏逢闰”,是说端午节在闰年举行,更添节日喜庆氛围;“只恨人无再少年”,是说时光飞逝,感叹自己已经老了。 【答案】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旅居即事》诗。以下是对其逐句的翻译、注释以及赏析: 荒郊旅舍小徘徊,磷火荧荧认劫灰。(第一句) 在荒凉的郊外旅馆中,我徘徊着没有目的地行走。磷火闪烁,就像被火烧焦的灰烬。 月影移从窗内射,潮声涌到枕前来。(第二句) 月光从窗户照射进来,仿佛潮水的声音涌到了枕头旁。 这首诗描绘了旅人在荒郊荒野中的孤独与寂寞。首句“荒郊旅舍小徘徊”就点明了地点和心境。荒郊意味着人烟稀少
【注释】烈日炎炎:形容天气非常炎热。可畏时:可怕的时候。浮瓜沉李:把瓜果放在冷水里,使人感到凉意。寄幽思:寄托着幽深的思绪。客中无计消长夏:在旅途中没有方法消解漫长的夏天。长夏:即“长夏”,指夏季。半卷残编:半卷已经残破的书籍。一局棋:下一盘象棋。 译文: 烈日炎炎是可怕的时间,将瓜浸入水中以寄情于幽深的思念。 身在异乡无计消解漫长炎热的夏天,半卷残破的书页下一盘下棋消磨时光。 赏析:
【注释】 羁:羁绊,束缚。短檠(qíng):短小的台灯,泛指灯具。翻书复掩不胜情:反复翻书、掩住台灯,但感情还是无法抑制。潮声夹橹声:潮水的声音和船桨的声音混杂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北塘即事时的感受。茅店即旅店,羁栖一短檠即茅店住宿,靠一盏台灯,心情十分烦乱。翻书复掩不胜情,反复翻阅书籍,又把灯掩上,可是仍然不能平息内心的烦恼。倦来倚枕方成梦,由于疲倦,靠在枕边,才迷糊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