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毓瑞
北塘遇大风 晚窗独坐意徘徊,忽听风声蓦地来。 拔木冲霄山岳撼,天公着意扫尘埃。 注释: 在傍晚的时候,我独自坐在北塘的窗前,心中充满了犹豫和徘徊。突然间,一阵风声从远处传来,它突然而来,令人措手不及。这阵风似乎有着巨大的力量,它像一把巨力般的树木,冲破了天空,撼动了山岳。这是天公有意为之,他特意扫走了世间的尘埃。 译文: 在黄昏时独自坐在北塘的窗前,我心中犹豫不决。忽然间,一阵风吹过,它突然而至
碧海遗珠焦尾琴,只争运会与升沉。 碧海遗珠: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焦尾琴:指东汉蔡邕的焦尾琴,相传为蔡邕所制,后被曹操所得,曹操死后传人入葬,琴随葬物一同被毁,所以又称“焦尾琴”。 只争运会与升沉:只争一时之荣辱得失。 嗤非千手弥陀佛,世上难平亿万心。 嗤非千手弥陀佛:讥笑那千手千眼的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弥陀佛:是佛教中阿弥陀三尊之一,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是净土宗所信奉的本尊。
诗句如下: 骇浪惊涛势拍天,客舟都为利名牵。 译文:海浪汹涌澎湃,拍打着天空,客船都被名利所牵绊。 注释:骇浪惊涛,指波涛汹涌的海浪。势拍天,形容海浪拍打的声音很大,好像要打在天上一样。客舟,指客船上的人。都为利名牵,意思是所有人都被名利所牵绊。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海浪的汹涌澎湃和客船被名利牵绊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和无奈的心情。海浪的汹涌澎湃象征着生活的艰难和挑战
【解析】 “儒”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呼,“吏”是对当差、作官的人的称呼。 译文:读书人要去做官,不是被世俗所迫,就是不读书而求得官职。 我极目远望,只见沧海桑田,人事沧桑,空余故我,愧对名流。 赏析: 本诗为作者在京城任太学博士时所作,反映了作者的仕途失意之感。 首句“儒而曰吏非为俗”,诗人自问自答,以“儒”、“吏”二字开篇,直陈自己之志。儒家讲仁义礼智信,强调道德修养;法家讲法治,强调法律至上
【注释】 政治污浊自有原因,君主心情逸豫与艰辛。 开元天宝相提并论,疑是明皇两截人。 【赏析】 此诗首句说“政治污浊自有原因”,这是诗人对历史事件的评论,也是诗人的感慨之词,意谓国家兴亡,皆有其根源,不能归咎于个人。 次句说“君主心情逸豫与艰辛”,诗人以“君心”为线索,将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状况和唐玄宗个人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唐玄宗的不满和批评,认为唐玄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腐败
望海有感二首 登楼遥望意飘然,海镜高悬水接天。 宗悫乘风长破浪,此身如在白云边。 注释: - 登楼遥望意飘然,海镜高悬水接天。 - 注释:登上高楼远眺,思绪飞扬如同飞鸟一般飘荡;海面如同明镜高悬,与天空相接。 - 翻译:站在高楼之上放眼望去,心中充满了飘然的遐想,眼前的海水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与天空交融在一起。 - 宗悫乘风长破浪,此身如在白云边。 - 注释:宗悫乘着风力勇往直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思亲二首·其一》。 我们来逐句释义: 第一句:“慈云旷隔路三千,只恨身为世网牵。” - 慈云:这里指母亲或亲人的关爱。 - 旷隔路三千:形容距离遥远,难以相见。 - 只恨:遗憾,感叹。 - 为世网牵:被世俗的纷扰所牵绊。 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之情。 第二句:“嚼尽熊丸肠九折,何时莱彩舞堂前。” - 嚼尽:比喻耗尽,用尽。 - 熊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四个方面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本首诗的意思是:远在塞外,风大寒冷,山上积雪覆盖
北塘即事二首: 千里征尘水次停,江塘渔火两三星。 波光返映当窗白,草色迷离隔岸青。 【注释】 “征尘”:指征战的尘土。这里指作者自己随军南征。 “波光”:指月光反射到江面上的水波中,形成闪烁的光影。 “返映”:指月光倒映在江水里。 “草色”:指岸边的草地颜色。 【赏析】 首句写诗人在长江边停下了行军的脚步,这是诗人从军途中的一次休息。次句描绘了夜晚江边宁静的景色,诗人站在岸边
注释: 思亲二首:这是两首表达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 浮沉宦海感经年,多少离情寄赵燕:在官场中浮沉不定,已经一年了,这些年来有多少离别之情都寄托在赵燕这个地方。 想到萱庭垂暮日,愿随南雁赋归田:想到家乡的萱庭(即母亲的居室)里,夕阳西下,我多么希望能像南飞的大雁一样,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过上平静的生活。 译文: 在官场中浮沉不定,已经一年了,这些年来有多少离别之情都寄托在赵燕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