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赴任和韵

天涯明日送征鞍,银烛金尊向夜阑。
万里烽烟惊岁暮,一年风雨怯春寒。
才高不肯埋尘牍,肠热何妨就冷官。
莫道此乡多宝玉,知君已作白云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人赴任和韵》是陈肇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变迁和文化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陈肇兴是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入庠邑、补廪膳生,到中举,再到拒绝戴氏之拉拢而遁入山林,他的经历丰富而曲折。

  2. 诗歌原文:天涯明日送征鞍,银烛金尊向夜阑。万里烽烟惊岁暮,一年风雨怯春寒。才高不肯埋尘牍,肠热何妨就冷官。莫道此乡多宝玉,知君已作白云看。

  3. 诗歌鉴赏:《送人赴任和韵》作为陈肇兴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诗中“天涯明日送征鞍”描绘了出征前的情景,“万里烽烟惊岁暮,一年风雨怯春寒”则深刻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担忧及个人命运的感慨。

  4. 文化背景与社会价值:陈肇兴生活在一个充满变革与动荡的时代,其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怀与抱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初期的社会历史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如何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5. 艺术特色:陈肇兴的诗歌语言精炼,意象丰富,情感饱满,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送人赴任和韵》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如对比、象征等技巧,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成为后人研究和赏析的对象。

《送人赴任和韵》不仅是陈肇兴个人文学成就的展示,也是研究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