谕蜀文驰道路开,先声早自夺人来。
不锄薤本知宽政,略示蒲鞭见治才。
几处儿童迎郭伋,一时宾从尽邹、枚。
运筹敢道参帷幄,桑梓情深感事哀。
捒中感事
介绍
《捒中感事》是明代文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捒中感事,
忽忽若有所失。
天意难猜,
人事易错。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面对世事变幻时的内心感受和忧虑。诗中通过“捒中感事”这一形象化的表达方式,传达出一种对于世事无常、人生多变的感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天意难猜和人事易错的无奈与困惑。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捒中感事:“捒”通“悟”,意为领悟、理解。这里表达的是作者对蜀地(指四川地区)的理解和感悟。 2. 谕蜀文驰道路开:指皇帝下诏给蜀地,使得那里的人们开始了解朝廷的旨意和政策。"谕"是告知的意思,“蜀”指的是四川地区。 3. 先声早自夺人来:表示朝廷的政令或策略在一开始就取得了成功,使得当地人民迅速归顺或接受朝廷的领导。"先声"比喻为领导者或权威的声音
【注释】 捒中感事:在动荡的时局中,感受世事。 平畴计日绿云黄:田野上庄稼一片翠绿,仿佛是蓝天中的白云。 监割纷纷诉讼堂:监税官吏纷纷到县衙门来打官司。 话到桑麻情似水:说到种田的事情,就像说流水一样自然。 判成虞芮笔如霜:判决案件,就像写文章一样锋利。 干戈扰扰传三楚,车马劳劳走四方:战争不断,战乱不休,人们奔波忙碌地到处逃难。 我有一言参末议,古来擒贼必擒王:我有一言可以参与讨论,自古以来
注释: 捒中感事:在动荡之中感慨世事。捤,动荡。 鸡虫得失了何因,扰攘难逃局外身。 缩手未能求省事,解悬无力误因人。 功名路绝官奴侮,仕宦交疏父老亲。 剩有此心堪自信,焚香夜夜告明神。 译文: 动荡之中感慨世事的变迁,像鸡虫一样微不足道。 缩手缩脚无法解决问题,解救困境无力回天。 追求名利之路已经中断,官员们侮辱轻视我。 仕途艰难,朋友疏远,父亲年迈。 剩下这点信念足够支撑自己,每晚都向神灵祈祷
【注释】 捒中感事:作者在被贬期间所作。捤中,即遭贬谪之时。 二十年前此寄居:此指作者当年被贬时,曾住在此地。 今来犹认旧茅庐:如今回来时还是认得这间旧房子。 山河信美非吾土,富贵时还读我书:山河虽美丽,但并非我的家乡;富贵时仍不忘学习。 胸有甲兵期自试:心中怀着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甲兵”指武器)。 手无柯斧欲何如:手中没有斧头,不知如何动手。 国计民瘼恨有馀
【注释】 捒中:指在困境中。书空咄咄:写诗时笔力不够,只能写些不成文章的字句。只心知:只有心中知道。大雅:高雅的文采。真难:实在难以掌握。竖子:小人,指奸邪之人。此生:一生,一辈子。合时宜:与时事相适应。农桑:农业生产和蚕桑生产。俗:风俗、习惯。怀人:思念人。祗:只、仅。推毂:推挽、推荐。起疮痍:消除灾祸。 【译文】 身处逆境之中,我深感世事艰难,只有心中有数。我深知高雅的文采实在是难以掌握
捒中感事 乾坤莽莽又今朝,忧愤填胸郁不消。 杀运未终天道渺,生机才转吏人骄。 只闻攘臂争金帛,可有惊心到斗刁。 坐拥貔貅空束手,连营将帅已无聊。 注释: 1. 捒中感事:在朝廷中感受到国家大事。 2. 乾坤莽莽又今朝,忧愤填胸郁不消:天地广阔,今天又是朝廷的一天,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怒。 3. 杀运未终天道渺,生机才转吏人骄:国家的局势还没有结束,天道显得渺茫,而官吏们却骄傲自满。 4.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休歌口燥与唇干,来日非难此日难。” - 诗意解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困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休歌”暗示了停止歌唱以减轻嗓子的负担,而“口燥与唇干”则形容了由于长时间吟咏而导致的口干舌燥。这种身体上的不适反映了诗人在艰难时期的内心感受。同时,“来日非难此日难”意味着未来虽可能不比现在更困难,但当前的处境确实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 关键词注释:休歌 -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李梦阳。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为主,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捒中感事:在朝廷中感到事情的复杂多变。捒中,即朝廷之中。 扣重阍:敲着重重的大门。重阍,即大门。 报国心情托暮云:报效国家的心愿寄托在暮色中的云彩上。 筹饷几时劳大吏:筹集军饷何时能让那些忙碌的大官们休息一下。筹饷,即筹集军饷。 徵兵此地拜将军:在这个地方征召军队
捒中感事 不因案牍也劳形,来往朝朝混白丁。 一事无成双鬓白,几人相见两眸青。 荷花过雨香成海,修竹迎风绿满庭。 对此应惭居近市,当年辜负子云亭。 注释: - 捒中感事:在这里表达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感慨和思考。 - 案牍:指公文、文书。 - 白丁:古代指没有功名或地位的人,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 一事无成:形容一个人没有什么成就。 - 双鬓白:形容人的发鬓变白。 - 几(jī)人相见两眸青
【注释】 捒:搔。 历历:清晰可见的样子。 篮舆:指用竹篾编成的篮子。古代一种轻便的代步工具,可以坐人,也可装载货物。 竹帛:泛指书籍。 投笔、无补生灵:都是说不应当在朝为官的意思。投笔,东汉末年班超投笔从戎。无补生灵,意谓没有益处。 瘴雨:南方湿热地区所特有的烟雨,又称瘴气。 烽烟万里阻公车:意思是说烽火四起,战争不息,使得朝廷的车驾不能远行。 算来只觉逃名好:觉得逃避世俗名利才好。 愧有馀
【注释】 捒中感事:在仕途中遭遇挫折。 科名:科举考试中的功名。 世事消磨意气平:指世态炎凉,使原本的意气消沉了。 城狐社鼠:比喻依附权势而作恶的人。 多奇拓:形容见识不凡。 冰壶:比喻清明廉洁之心。 【赏析】 《捒中感事》是唐代王绩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受挫时的心情。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首句“手捧文书暗自惊”,诗人在仕途中遭受挫折,心中深感震惊
【注解】 捒:同“扼”,握住的意思。 抱:保持,保持某种心态或态度。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志。 薏(yī)珠:即薏苡(yǐ yì),古代传说中一种可食的草本植物,果实可入药,也可作酒料,有的地方叫薏仁,也指它的果实。 马援:东汉人,字次公,南阳新野人。少时家贫,与兄马况俱学,后弃文就武,曾投大司马邓禹。建武十三年,任交趾太守,征为太中大夫。击五溪山贼有功,封新息侯。后被召还,因事被收系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