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往肚山之竹坑庄

甘雨几时降,草木皆敷荣。
东郊一以眺,绿野人尽耕。
出城见肚山,一抹翠眉横。
北风从南来,萧萧刺竹鸣。
篮舆到山麓,树树栏人行。
伛偻穿其下,肩夫足跛倾。
我坐看山光,却喜路不平。
峰峰如护卫,送我到竹坑。
主人知我至,倒屣出门迎。
一见各恨晚,欢笑若平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往肚山之竹坑庄》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陈肇兴创作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初游肚山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下面对这首诗作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陈肇兴是清末的近现代初人,字伯康,号陶村。他出生于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在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他的学识和才华在白沙书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与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并称为「白沙书院四杰」。他在咸丰九年(1859)中举后,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
  • 文化成就:陈肇兴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他还是一位热爱文学的人,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期间,研习了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他与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并称,为当时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
  1. 诗歌原文
  • 内容概述:诗中描述了初到肚山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中写道“甘雨几时降,草木皆敷荣”,展现了肚山地区雨后的生机勃勃。此外,“东郊一以眺,绿野人尽耕”则描绘了人们忙碌耕作的景象。出城见到肚山时,“一抹翠眉横”。北风从南来,“萧萧刺竹鸣”,篮舆到山麓时,“树树栏人行”。穿山而行时,“伛偻穿其下,肩夫足跛倾”,而作者本人则是“我坐看山光,却喜路不平”,因为山峦起伏有如护卫一般。
  • 语言特色: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情。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肚山地区的深厚情感。诗中还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1. 社会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