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龙目井感赋百韵

夙披县图经,龙目称幽奇。抱此一十年,欲见更无期。
甲寅春三月,往教海之涯。因与龙目近,遂起观泉思。
携筇招野叟,道我与前驰。靡靡逾阡陌,数里无烟炊。
榛𣙷积碎瓦,颓垣压茅茨。十室无一存,存者唯石基。
彳亍到井陉,萧瑟尤堪悲。两目复何有,一水空清漪。
菪菪涧中石,毵毵井中苔。草花黄白色,不辨薋菉葹。
维时日亭午,我行颇倦疲。披襟席地坐,对叟发长噫:我昔按图经,龙目不似兹。
得毋人好事,好景凭意摛。野叟闻之泣,抆泪煎致辞:伊昔称乐土,俯仰皆有资。
所赖贤父母,宽猛政并施。夜眠少闭户,年凶不啼饥。
堂堂杨明公,版筑相地宜。城建三十载,黎庶无猜疑。
漳、泉若家室,出入相怡怡。鸡黍罗盘错,醇醪满缶卮。
腊蜡常酬酢,秋冬有馈遗。尔时双龙目,夹井大如箕。
泠泠喷其下,清冽甘如饴。前面栽修竹,后面植芳篱。
十步一屋,五步一茅篱。禽鸟鸣春夏,花果色参差。
种种好光景,顾盼解人颐。嗣后太平日,文武多恬熙。
黠吏若狨鬼,健役如虎𤠞。道逢剽劫贼,摇手谢不知。
肩舆下蔀屋,凛凛生威仪。从行六七人,沿路索朱提。
更诱愚顽辈,鹬蚌互相持。就中亨渔利,生死两瑕疵。
死者卧沙砾,生者受鞭棰。黔娄杀黎首,倚顿遭羁縻。
一纸县官帖,十户中人资。因之升平民,渐渐相凌欺。
或以众暴寡,弱肉强食之;或以贫虐富,攘夺耕田牺。
以此积习久,气类判蚩蚩。一人搆其衅,千百持械随。
甥舅为仇敌,乡里相烂糜。村庄纵燎火,田园罢耘耔。
所争非城野,杀人以为嬉。遗祸及泉石,阿护身不支。
健儿持刀来,佥谓龙在斯。长绳曳之走,斫碎如蛤蜊。
迩来又十载,人情更险巘。得失起鸡虫,杀戮到妻儿。
发冢抛骸骨,剖腹吞心脾。浮云淡白日,十里无人窥。
去岁东螺人,沟洫角雄雌。风波平地起,□炮声如䢮。
逃遁或不及,怯命饱豾貙。而我六旬叟,奔走筋力羸。
亦复携童孙,驰骋效騧骊。衣服置畛隰,农具去路岐。
仓卒离乡井,狼狈依山陲。渴饮涧中水,饥餐山上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龙目井感赋百韵》是陈肇兴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向往。陈肇兴在甲寅春三月前往教海之涯,因与龙目近,遂起观泉思,于是创作了这首游龙目并感赋百韵之作。

诗中“夙披县图经,龙目称幽奇。抱此一十年,欲见更无期。”这四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龙目的深厚感情。他早先就阅读过关于龙目的记载,龙目以其幽奇闻名,而诗人则怀抱着对它的期待与渴望,期盼了整整十年,却始终未能见到它。这里的“夙披县图经”表明了诗人对龙目的熟悉,“抱此一十年,欲见更无期”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无尽追求和期待。

诗中的“甲寅春三月,往教海之涯。因与龙目近,遂起观泉思。”这几句,透露出诗人此行的目的。甲寅年春三月,他决定到海边去教授知识,因为靠近龙目,于是他产生了观看泉水的想法。

“携筇招野叟,道我与前驰。”这里描绘了诗人邀请山野老者一同前去的情景。他手持拐杖,招呼那些山野间的老者,一起分享他的旅途经历和观察所得。

诗的结尾“靡靡踰阡陌,数里无烟炊。”这句诗传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感慨。在漫步田间小路上时,发现数里之外连一个炊烟也没有,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孤独的乡村画面。

《游龙目井感赋百韵》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古诗。诗人通过对龙目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字,还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