迩来又十载,人情更险巘。得失起鸡虫,杀戮到妻儿。
发冢抛骸骨,剖腹吞心脾。浮云淡白日,十里无人窥。
去岁东螺人,沟洫角雄雌。风波平地起,□炮声如䢮。
逃遁或不及,怯命饱豾貙。而我六旬叟,奔走筋力羸。
亦复携童孙,驰骋效騧骊。衣服置畛隰,农具去路岐。
仓卒离乡井,狼狈依山陲。渴饮涧中水,饥餐山上葵。
隆冬寒气裂,妻子服绤絺。中夜仰天卧,飒飒悲风吹。
起视故闾里,暧暧见竿旗。凉月照荒野,白骨何累累。
今春干戈息,花草无芳蕤。归来见空壁,膏血犹淋漓。
房屋既荡尽,竹木无条枝。冽彼山下泉,沙淤塞流澌。
荷锸一为凿,涓滴始涟洏。君今睹灰烬,慎勿古人嗤。
古人原不诈,先生来则迟。我听此言罢,呜咽泪双垂。
昔闻汉成帝,北宫流漫弥;又闻郁林郡,涸泽兆癃罢。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迩来又十载,人情更险巘。得失起鸡虫,杀戮到妻儿。
  • “迩来又十载”,指的是诗人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
  • “人情更险巘”,意味着现在的人情比过去变得更加险恶和复杂。
  • “得失起鸡虫”,比喻小事上的得失就像鸡毛蒜皮一样微不足道。
  • “杀戮到妻儿”,指家庭中的杀戮事件也变得频繁起来。
  1. 发冢抛骸骨,剖腹吞心脾。浮云淡白日,十里无人窥。
  • “发冢抛骸骨”,指盗墓的行为,将死者的遗骸抛弃在荒野中。
  • “剖腹吞心脾”,描述一种极端的残忍行为,即将人的内脏挖出来吃掉。
  • “浮云淡白日”,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很薄,太阳显得格外明亮。
  • “十里无人窥”,表示这个地区非常荒凉偏僻,没有人居住。
  1. 去岁东螺人,沟洫角雄雌。风波平地起,□炮声如䢮。
  • “去岁东螺人”,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期,人们像蜗牛般缓慢移动。
  • “沟洫角雄雌”,指农田里的沟渠被水淹没,男女老少都被困在水中。
  • “风波平地起”,形容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一切都变得混乱不堪。
  • “□炮声如䢮”,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炮火声震耳欲聋的景象。
  1. 逃遁或不及,怯命饱豾貙。而我六旬叟,奔走筋力羸。
  • “逃遁或不及”,指在灾难面前,人们往往无法逃脱死亡的威胁。
  • “怯命饱豾貙”,形容因为害怕而被迫屈服于残酷的命运。
  • “而我六旬叟,奔走筋力羸”,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被迫四处奔波,筋疲力尽。
  1. 亦复携童孙,驰骋效騧骊。衣服置畛隰,农具去路岐。
  • “亦复携童孙”,指诗人带着孙子一起逃亡。
  • “驰骋效騧骊”,形容他们骑马奔跑,试图摆脱困境。
  • “衣服置畛隰”,指他们的衣服被泥土污染,变得不干净。
  • “农具去路岐”,指他们的农具被丢弃在路边,失去了原有的功能。
  1. 仓卒离乡井,狼狈依山陲。渴饮涧中水,饥餐山上葵。
  • “仓卒离乡井”,指突然之间离开熟悉的家园。
  • “狼狈依山陲”,形容他们不得不暂时依附于山区,生活条件艰苦。
  • “渴饮涧中水”,指他们只能用山涧里的脏水解渴。
  • “饥餐山上葵”,指他们只能吃山上野草和野菜充饥。
  1. 隆冬寒气裂,妻子服绤絺。中夜仰天卧,飒飒悲风吹。
  • “隆冬寒气裂”,形容冬天的严寒让人感觉身体被冻裂。
  • “妻子服绤絺”,指妻子和孩子穿着粗布衣服抵御寒冷。
  • “中夜仰天卧”,指他们在半夜时分躺在地上仰望天空。
  • “飒飒悲风吹”,形容风声凄凉,给人一种悲伤的感觉。
  1. 起视故闾里,暧暧见竿旗。凉月照荒野,白骨何累累。
  • “起视故闾里”,指醒来后看到自己的家乡。
  • “暧暧见竿旗”,指远处的旗帜在月光下显得模糊不清。
  • “凉月照荒野”,形容夜晚的荒野中只有凉月相伴。
  • “白骨何累累”,指那些死去的人们在荒野中留下了一堆堆的白骨。
  1. 今春干戈息,花草无芳蕤。归来见空壁,膏血犹淋漓。
  • “今春干戈息”,指春天的战争结束,不再有战乱。
  • “花草无芳蕤”,指春天的花朵不再绽放,大地一片荒凉。
  • “归来见空壁”,指回到家乡后看到的只是一座座空荡荡的房屋。
  • “膏血犹淋漓”,形容墙壁上仍然残留着敌人的血迹。
  1. 房屋既荡尽,竹木无条枝。冽彼山下泉,沙淤塞流澌。
  • “房屋既荡尽”,指房屋全部被毁坏殆尽。
  • “竹木无条枝”,形容竹子和树木也被砍伐一空。
  • “冽彼山下泉”,指山下的泉水因泥沙淤塞而不流动。
  • “沙淤塞流澌”,形容河水因泥沙淤塞而无法流动,形成一道道沙流石。
  1. 荷锸一为凿,涓滴始涟洏。君今睹灰烬,慎勿古人嗤。
  • “荷锸一为凿”,指拿着工具开始清理废墟。
  • “涓滴始涟洏”,形容清理工作的艰辛,一点一滴都在进行。
  • “君今睹灰烬”,指你如今看到了这些被毁灭的地方变成了灰烬。
  • “慎勿古人嗤”,意思是不要被古人嘲笑,因为他们也会面临这样的灾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后的荒凉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痛惜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深刻,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脆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