啅雀噪前庭,春风岁又更。
卅年欣乍到,一第愧初成。
酌酒娱康母,焚香祝太平。
衣冠谁拜贺,门外马铃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元旦作》。这首诗以“元”字为韵,首句押韵。整首诗语言朴实而感情真切,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

译文:
早晨,雀鸟在庭院中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春风又吹过了一年。三十年后,我终于回到了家乡,但刚取得一点成就就感到惭愧。我举杯向母亲敬酒,烧香祝福太平。衣冠楚楚的人谁来向我道贺?门外响起了马铃的声音。

注释:

  1. 啅雀噪前庭:啅雀,一种小鸟,叫声像啾啾喳喳。前庭,庭院。这句话描绘了一幅清晨鸟儿在庭院中欢快歌唱的景象。
  2. 春风岁又更:春风,春天的风。岁,年。这句话表达了岁月流转,春天已经来临。
  3. 卅年欣乍到:卅年,三十年。欣,喜悦。乍到,刚刚到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三十年后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4. 一第愧初成:一第,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愧,惭愧。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取得一点成就却感到惭愧的心情。
  5. 酌酒娱康母:酌酒,斟酒。康母,即健康的母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向母亲敬酒祝福她健康长寿的意思。
  6. 焚香祝太平:焚香,烧香。太平,太平盛世。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祈求国家太平的愿望。
  7. 衣冠谁拜贺:衣冠,指穿着整齐的衣服。拜贺,表示尊敬和祝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向他道贺的意思。
  8. 门外马铃鸣:门外,指家门之外。马铃,马的铃铛声。这句话描绘了门前响起马铃声的情景,可能是诗人准备出门时听到的。
    赏析:
    这首诗以新年为背景,通过诗人自己的角度展现了新年的喜悦、成就感和对国家的祝愿。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细节,如鸟儿的叽叽喳喳、春风拂面的描写,以及诗人向母亲敬酒、燃香祝福的场景,都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刚取得一点成就就感到惭愧与向母亲敬酒、燃香祝福之间的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此外,诗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期望,这种期望不仅体现在个人层面,也体现在对国家层面的思考上。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新年的喜悦、成就感和对国家的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