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通文寺,于今迹尚存。
桑沧千佛古,风雨一灯昏。
地拓峰为壁,山盘石作门。
磨崖怀昔彦,苔藓蚀题痕。
南法云寺
五代通文寺,于今迹尚存。
桑沧千佛古,风雨一灯昏。
地拓峰为壁,山盘石作门。
磨崖怀昔彦,苔藓蚀题痕。
【注释】:
- 五代:指五代时期(907年-960年),是唐朝灭亡后由中原进入南方的十个朝代之一。
- 通文寺:可能是指位于南法云寺内的寺庙,也可能是指南法云寺的名称。
- 于今迹尚存:至今这里还保留着遗迹。
- 桑沧千佛古:指的是桑沧山上的千年佛像古老而庄严。
- 风雨一灯昏:形容风雨交加时寺庙中的灯光昏暗不明。
- 地拓峰为壁:指的是寺庙周围的山峰被雕刻成墙壁的形状,增加了寺庙的壮观和神秘感。
- 山盘石作门:指的是寺庙周围的山石被雕刻成大门的形状,增添了寺庙的神秘和庄严感。
- 磨崖怀昔彦:怀念过去在这里留下痕迹的人物。
- 苔藓蚀题痕:苔藓侵蚀了题在墙上的文字或符号。
【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寺庙的变迁和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遗迹的感慨。诗中用“五代通文寺”引出主题,接着通过描绘桑沧山的千佛古、风雨中的灯火昏黄以及周围山峰和石门的奇特造型,展现了南法云寺的历史韵味和独特风貌。最后,诗人通过对“磨崖怀昔彦,苔藓蚀题痕”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遗迹的缅怀之情,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