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文九移居天津

忆挟阿兄过问津,停车旁睨国无人。
卅年歌哭凭重觅,万影侏儒与作邻。
撼海长鲸迷出没,处裈群虱自昏晨。
蟠胸干莫终飞跃,与割层波溅虏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文九移居天津》是一首七言律诗,由清朝诗人陈三立所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下面将详细介绍《送文九移居天津》:

  1. 作品背景
  • 《送文九移居天津》的创作背景与陈三立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陈三立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家,其一生经历了多次社会变迁和政治动荡,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作为一位历经战乱的文人,陈三立对朋友的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在其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送文九移居天津》中,他既表达了对友人新生活的祝福,也隐含了自己对时局的担忧。
  1. 诗词原文
    忆挟阿兄过问津,停车旁睨国无人。
    卅年歌哭凭重觅,万影侏儒与作邻。
    撼海长鲸迷出没,处裈群虱自昏晨。
    蟠胸干莫终飞跃,与割层波溅虏尘。

  2. 诗意解析

  • 忆挟阿兄过问津: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某地的情景,“阿兄”可能指的是陈三立的朋友之一,而“过问津”则暗示了他们曾经共同经历过的历史事件或时代变迁。
  • 卅年歌哭凭重觅:这里的“歌哭”可能指代诗人过去所经历的辛酸与喜悦,而“凭重觅”则表达了诗人在艰难时期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怀念。
  • 惊海长鲸迷出没:此句通过比喻,描绘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未知的未来,暗含着对国家前途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 万影侏儒与作邻:这里用“侏儒”比喻那些小人或无能之辈,暗示了社会的腐败或不正之风,而“与作邻”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不良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 惊海长鲸迷出没:这句诗再次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国家的前途比作大海中的长鲸,暗示着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 处裈群虱自昏晨:此处的“处裈”可能指的是身处困境或被压迫的状态,而“群虱”则形象地描绘了众多小人的存在,使得国家的政治环境变得浑浊不堪。
  1. 作品鉴赏
  • 《送文九移居天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蕴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友人搬迁到天津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时局的深刻洞察。
  • 该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同时,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1. 艺术特色
  • 《送文九移居天津》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陈三立作为一位文学家的卓越才华。这首诗不仅在语言上优美流畅,而且在结构上也颇具匠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在深入探讨了《送文九移居天津》的背景、原文及其意义之后,可以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陈三立个人的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友情、国家命运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理解。

《送文九移居天津》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朝末年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