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咏贫士,杜甫悲老病。作赋江文通,伤心别与恨。
得一已足哀,况乃四者并。嗟哉我两人,共此磨蝎命。
可怜兔毫秃,写愁不能竟。孟郊作苦语,岂是出天性。
境迫语则然,敢以工拙论。君心我能知,我歌君勿听,听之伤怀抱,徒然乱方寸。
送璞园入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璞园入都》是一首清代的诗词,作者是陈祖望。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背景:陈祖望,字孟扬,号陶庵,清代诗人、文学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陈祖望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诗风清新脱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他的生平经历也颇具传奇色彩,曾游历各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
诗歌原文:陶渊明咏贫士,杜甫悲老病。作赋江文通,伤心别与恨。得一已足哀,况乃四者并。嗟哉我两人,共此磨蝎命。可怜兔毫秃,写愁不能竟。孟郊作苦语,岂是出天定?
主题内容: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离别与感怀展开。通过对比陶潜、杜甫、江淹和孟郊等人的作品,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多舛的感慨。同时,诗人还抒发了对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道路艰辛的无奈感受。
艺术特色:陈祖望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诗中的“得一已足哀,况乃四者并”和“可怜兔毫秃,写愁不能竟”等句子,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
历史影响:陈祖望的诗歌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其作品被后人传诵不衰。尤其是在明清两代,他的诗歌更是成为文人学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陈祖望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清代社会文化的发展状况。
《送璞园入都》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也是了解清代诗人陈祖望及其时代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