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 乙未花朝病中对雪,今年值闰三月

无力任轻扬。巧糁莺黄。杏花消息隔银墙。应是东皇培闰荚,故勒春光。
纨扇已捐箱。蝶影茫茫。石城拌老住龙荒。闲愁药炉新活计,聊当持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 · 乙未花朝病中对雪,今年值闰三月”是陈方恪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乙未年(清光绪三年)的花朝节期间,当时正值闰三月,即农历二月之后的那个三月,为非常规的春季。以下是对该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陈方恪:陈方恪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他的诗词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词原文
    无力任轻飏。巧糁莺黄。杏花消息隔银墙。应是东皇培闰荚,故勒春光。纨扇已捐箱。蝶影茫茫。石城拌老住龙。

  2. 词作赏析

  • 意境之美:“无力任轻飏”形容词人因病体虚弱,无力飞翔。而“巧糁莺黄”则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莺鸟黄雀点缀其间,春意盎然。“杏花消息隔银墙”暗示着春天的消息通过窗户传入,杏花的香气似乎隔着墙壁也能闻到。
  • 象征意义:在这首词中,“东皇培闰荚”暗指春天的生机与力量,东皇指的是春天的神祗,闰荚则是春日特有的植物——柳树新芽。词中用“培闰荚”表达了希望春天能带来更丰富的生命力。
  • 意象运用:“纨扇已捐箱”比喻词人在疾病和春天的双重打击下,失去了往日的风华,如同已经丢弃的纨扇无法再扇起清凉。“蝶影茫茫”则描绘了蝴蝶飞舞的景象,但词人却看不到它们的身影,增添了一份落寞和孤独感。
  •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常常与新生、复苏联系在一起。而“石城拌老住龙”则可能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如石城般坚固,龙在这里被比喻成时间的流逝。
  1. 创作背景
  • 时间背景:该词作于清末近现代初,此时中国正经历着社会的变革和政治的动荡,文人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 环境背景:陈方恪身处一个充满政治风波的时代,这可能也影响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使他的作品带有更多的哲理性和深沉的情感色彩。
  • 个人经历:陈方恪的个人经历也可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例如,他在疾病中对雪的描写,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时间的感慨,则可能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理解。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该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 意象丰富:词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莺黄、杏花、蝴蝶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天画面,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 情感深沉:词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哲思,使得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色彩。
  1. 文学价值
  • 历史地位:这首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研究清代诗词的重要资料。
  • 文化传承:通过这首词,可以了解到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对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 审美价值:这首词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古典诗词的审美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浪淘沙·乙未花朝病中对雪,今年值闰三月》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词,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展示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精妙描绘能力,还体现了他在面对生活困境时所展现出的独特情感和思考。这首词无疑是中国传统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