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 乙未七夕

疏花媚晚,青桐褪暑。消受嫩凉庭宇。衣香帘影自依依,奈换了、隔年情绪。
分炉行篆,量枝缀镂。别见红闺幽愫。人间总被误聪明,悔莫乞、痴騃尔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乙未七夕》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以优美的词句、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爱情传说。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鹊桥仙·乙未七夕》的作者为辛弃疾。这首词作是他在宋代时期创作的,通过描述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情感状态和人文关怀。辛弃疾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还是一位军事家和政治活动家,一生致力于抗金事业,其词作中常带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2. 内容概述:全词共分为三阙,第一阙“鹊桥重驾”描绘了七夕之夜牛郎织女相会的美丽情景,第二阙“银潢西坠”则描写了银河东坠的壮丽景象,第三阙“人间天上两相隔”表达了词人对牛郎织女分离的深切感慨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赞美。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浪漫的爱情元素,也有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
  3. 历史背景: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社会文化紧密相关。当时的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政治斗争激烈,但人们仍然渴望爱情的美好和忠贞。辛弃疾作为一位文人,他的词作常常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在创作《鹊桥仙·乙未七夕》时,辛弃疾可能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赋予了这一传统故事新的生命和意义。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鹊桥仙·乙未七夕》语言优美,用词考究,情感细腻而真挚。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整个词作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思。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夸张等手法,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在结构上,词作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一阙都有鲜明的主题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体现了辛弃疾对传统诗词形式的尊重和创新。

《鹊桥仙·乙未七夕》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爱情词作,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蕴,是辛弃疾文学创作中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对社会现实的独特观察以及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