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斋见示所模王廉州烟树晴峦横卷属题

老生有常谈,无欲观其妙。
覃溪借评画,下士皆大笑。
岂知至人心,如镜常皎皎。
燕处谢荣观,超然尘壒表。
四王擅名家,古逸惟元照。
晴窗偶展卷,借题抒腹稿。
疏林带茅屋,风帆逐飞鸟。
一重一掩间,烟云互萦绕。
直与造化游,匪矜神貌肖。
旷林日干戈,庸流空自扰。
扁舟者谁子,危坐方持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韬斋见示所模王廉州烟树晴峦横卷属题’ 是一首明代诗歌,作者不详。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韬斋见示所模王廉州烟树晴峦横卷属题”,描述了一幅山水画,画面中的树木、山峦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清晰,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中,“我亦曾作渔樵侣”表明诗人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和体验。他曾经像渔夫和樵夫一样,与大自然为伴,过着简单而自由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也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最后两句“谁言此景无知己,只恐今时不似古时”,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人的感慨。他认为古代的人们也有过相似的生活体验,他们能够欣赏和珍惜这种美景,并与之产生共鸣。然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变得复杂多样,很难再找到像古人那样的知己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古人的怀念。它既是一种艺术表现,也是一种情感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