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有常谈,无欲观其妙。
覃溪借评画,下士皆大笑。
岂知至人心,如镜常皎皎。
燕处谢荣观,超然尘壒表。
四王擅名家,古逸惟元照。
晴窗偶展卷,借题抒腹稿。
疏林带茅屋,风帆逐飞鸟。
一重一掩间,烟云互萦绕。
直与造化游,匪矜神貌肖。
旷林日干戈,庸流空自扰。
扁舟者谁子,危坐方持钓。
这首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和王胜之韵》。
译文:
老生有常谈,无欲观其妙。
覃溪借评画,下士皆大笑。
岂知至人心,如镜常皎皎。
燕处谢荣观,超然尘壒表。
四王擅名家,古逸惟元照。
晴窗偶展卷,借题抒腹稿。
疏林带茅屋,风帆逐飞鸟。
一重一掩间,烟云互萦绕。
直与造化游,匪矜神貌肖。
旷林日干戈,庸流空自扰。
扁舟者谁子,危坐方持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友人王胜之的作品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
首句“老生有常谈,无欲观其妙”,表明作者对于世事的淡然和对于自然的热爱。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无欲,就能够欣赏到自然的美好。这里的“妙”字,既指自然景色的美丽,也指人生的真谛。
第二句“覃溪借评画,下士皆大笑”,表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赞赏。诗人认为,绘画是一种艺术形式,它能够捕捉和表达自然之美。然而,只有那些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真正领略绘画的魅力。这里,诗人用“大笑”一词,表达了他对那些只看到表面现象的人的不满。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他写道:“岂知至人心,如镜常皎皎”,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赞美。他认为,真正的心灵是清澈透明的,如同镜子一般明亮。这种心灵的纯净和明亮,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自然之美。
第五句“燕处谢荣观,超然尘壒表”,表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他认为,只有远离繁华和喧嚣,才能够真正欣赏到自然之美。这里的“尘壒”一词,形容了世俗的纷扰和喧嚣。诗人用“尘壒表”一词,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追求。
接下来六句,诗人继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他写道:“四王擅名家,古逸惟元照”,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艺术的赞赏。他认为,古代的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这里的“古逸”一词,形容了古代艺术家们的艺术风格和才华。而“元照”一词,则指那些能够洞察事物本质的人。
最后两句“晴窗偶展卷,借题抒腹稿”,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态度。他认为,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欣赏。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而“危坐方持钓”一句,则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就像钓鱼一样,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