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中人心,若火始焰焰。
福善祸淫理,衰时或不验。
君子道其常,束身懔圭玷。
父师所提诏,旦明俨昭鉴。
谨微犹恐忽,纵暴安有餍。
彼昏坐不知,吾侪惧天厌。
三复望溪言,顽躯足针砭。
杂诗
利欲中人心,若火始焰焰。
福善祸淫理,衰时或不验。
君子道其常,束身懔圭玷。
父师所提诏,旦明俨昭鉴。
谨微犹恐忽,纵暴安有餍。
彼昏坐不知,吾侪惧天厌。
三复望溪言,顽躯足针砭。
注释:
- 利欲中人心,若火始焰焰:指人们被利益和欲望驱使,如同火苗般燃烧。
- 福善祸淫理,衰时或不验:指善恶因果的道理,在衰落时可能并不完全显现出来。
- 君子道其常,束身懔圭玷:君子遵守道德规范,保持自己的清白。
- 父师所提诏,旦明俨昭鉴:父亲和老师给予的指示和教诲,早晨明亮如镜,可以照见自己的缺点和过失。
- 谨微犹恐忽,纵暴安有餍:小心谨慎地做事还担心疏忽遗漏,放纵暴行的人怎么会满足呢?
- 彼昏坐不知,吾侪惧天厌:他们愚昧无知,我们害怕受到天道的厌恶。
- 三复望溪言,顽躯足针砭:反复读着王守仁(望溪)的言论,觉得自己的思想行为像病了一样需要治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批判,表达了他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他人道德行为的担忧。诗人认为人的内心容易被利欲所驱使,而善的积累与恶的积累都有一定的道理和规律,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规律并不总是能够显现出来。因此,君子应该遵循道德规范,保持自己的清白。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小心谨慎地行事,以免因为疏忽遗漏而导致更大的错误。此外,他还对那些愚昧无知、放纵暴行的人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担心他们会受到天道的厌恶。最后,通过反复阅读王守仁的言论,诗人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像病了一样需要治疗,这反映了他对于自己道德修养的深刻认识和追求。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品德修养的高度重视和对于道德行为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