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利日以众,生利口以微。
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满疑。
客从故乡来,欲语先涕洟。
小民勤四体,未赡八口饥。
兵火所摧残,敲剥及膏脂。
重以灾疫继,道路皆积尸。
回视显宦辈,累累拥金赀。
富者力兼并,贫者无立锥。
物穷有必反,勿谓彼蚩蚩。
吾亦游食徒,内愧当语谁。
一饭无兼味,一缊无余衣。
且办一身瘠,敢问天下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杂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分利日以众
这句话意味着在分配利益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争抢不休。”分利”是指利益分配,”众”则表示众多的人。生利口以微
“生利”在这里指的是产生利益或收益。“口”通常指说话,“微”则表示微小。这里的意思是在谈论利益时,往往是那些言辞不多、不善于表达的人。往在承平日,已有人满疑
这里的“承平”指的是和平稳定的时代,“人满疑”则表示人们对周围人的期望过高,以至于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就会感到失望甚至怀疑。客从故乡来,欲语先涕洟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当他想要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时,却因为激动而流泪了。这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感慨。小民勤四体,未赡八口饥
“四体勤”指的是勤劳,“八口饥”则表示家中人口多且生活贫苦。这句表达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兵火所摧残,敲剥及膏脂
“兵火”指的是战乱,“敲剥及膏脂”则形容战争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这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伤害。重以灾疫继,道路皆积尸
“重以”说明还有更糟糕的情况,”灾疫”和”积尸”分别代表了自然灾害和疫情导致的死亡。这描绘了灾难频发的社会景象。回视显宦辈,累累拥金赀
“显宦”意指显赫的官员,”累累拥金赀”则形容这些显宦们手中拥有大量的财富。这句揭示了社会上财富分配的不均。富者力兼并,贫者无立锥
“力兼并”意味着通过强力争夺土地,”无立锥”则形容穷困到极点,甚至连一根锥子都插不进去。这反映了贫富差距的极端悬殊。物穷有必反,勿谓彼蚩蚩
“物穷有必反”指的是事物发展到极端时必然会发生逆转,”蚩蚩”则形容无知或愚蠢的状态。这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总结。吾亦游食徒,内愧当语谁
“游食”意指靠乞讨为生,”内愧”则是内心感到惭愧。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愧疚之情。一饭无兼味,一缊无余衣
“一饭无兼味”指的是一天三餐都没有多余的食物,”一缊无余衣”则表示身上穿的衣物也不够穿。这句反映了贫困的生活状态。且办一身瘠,敢问天下肥
“办身”即准备身体,”瘠”则表示身体消瘦。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忧,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贫富差距、战争破坏、政治腐败等问题的关注。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忧虑,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