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四日游雁荡山自四十九盘岭至大龙湫登马鞍岭经灵岩灵峰石梁诸胜达大荆城纪事

出谷复入谷,下上穷烟霏。遥见群峰划天碧,石骨瘦削云肤肥。
回崖愈转愈不及,振势百折难停鞿。舍舆攀行苦奔峭,厞屦侧滑青藤支。
龙湫飞泉洒绝顶,万丝下浣天孙机。山光倒流泻苍翠,潭影激射寒玻璃。
穷跻盘盘达山脊,绝巘无级旁无依。一百二峰人全览,名以象命存依稀。
非仙非鬼竟何物,罗列呵问艰陈辞。双鸾矫羽不得控,玉女下顾神颀颀。
众中一柱特嶷立,以顶触天端不欹。平生梦想忽到眼,金简所状心犹疑。
东南海水绕如带,蜃气漠漠天风吹。灵岩灵峰并奇绝,石腹侧裂青冥低。
入门清啸众山答,萝穴一鹘惊人飞。危龛老僧鬓眉绿,屏息枯坐扃元扉。
横空石梁界虹影,瑶草下覆无炎曦。重峦复嶂各异熊,飞磴历历忘神疲。
傍山何人结茅屋,累石为壁为门畿。窳尊荐茗解烦渴,石门潭水甘如饴。
墙阴艺兰发红蕊,采撷细琐来相贻。为言十里到荆驿,行径渐平山渐稀。
山中气使异昏旦,层阴阁日残阳微。冥花如霰翠欲滴,岩气雨香薰客衣。
归云亭亭与争道,林壑敛暝穷回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月四日游雁荡山自四十九盘岭至大龙湫登马鞍岭经灵岩灵峰石梁诸胜达大荆城纪事》是明代文学家徐宏祖创作的一首纪游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于1560年(隆庆四年)四月四日游览雁荡山的所见所闻和心情。

徐宏祖,字振之,号霞轩,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今属安徽)人,生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三月十八日,卒于崇祯六年十二月二十日(1633年12月29日),享年5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散文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系统介绍欧洲自然科学史的人。他一生游遍了祖国的大半个版图,留下了丰富的游记散文作品。

这首诗中,“四十九盘”是指由东向西横贯在天柱峰与仙掌峰之间的一道陡壁悬崖,高约100多米。“四十九盘岭”为雁荡山第一大岭。诗人由“四十九盘”登山,先攀登“一线天”至山顶,再由山顶循“一线天”而下至“九曲栈道”,然后由“九曲栈道”下山至“大龙湫”。从“一线天”到“九曲栈道”这一段山路陡峭险峻,故称“九曲栈道”。

这首诗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描写,例如:

  • 大龙湫:“其水从绝顶泻下,如雪涛翻空而来,飞瀑溅起千尺,直下深潭中,如珠帘倒挂。”
  • 灵峰石梁:“过灵峰之巅,复折而西,是为灵峰石梁。桥长数丈,架石崖间,上接绝顶。两旁峭壁森列,中流一石横亘,势极雄壮。”
  • 大荆城:“既至其处,有小门仅容肩背出入,问之土人云:‘此即大荆城也。’遂从门入,则前所谓荆城,已移于山下矣。”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雁荡山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展示了徐宏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化的尊重。同时,这首诗也为后来的文人墨客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和灵感来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