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广州七夕

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丑广州七夕》是现代诗人陈寅恪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作体现了陈寅恪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独到见解,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和情感体验。

陈寅恪(1890.7.3-1969.10.7),字鹤寿,江西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福建上杭。作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于一身的学者,陈寅恪的诗歌创作也展现了他博学多才的一面。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被广大读者所推崇。

《己丑广州七夕》的创作背景与陈寅恪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己丑广州七夕》中的诗句“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描绘了广州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七夕节时海上初潮的情景,反映了陈寅恪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特别是对于“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刻思考。

从文学角度来看,《己丑广州七夕》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通过简洁的诗句传达了深刻的思想情感。这首诗不仅是陈寅恪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了解到陈寅恪的文学成就,也能从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己丑广州七夕》是陈寅恪诗歌创作的杰出代表,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国家命运的独特见解,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陈寅恪的思想世界和文化情怀,同时也能欣赏到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