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
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
帘外新凉惊节换,夜阑离绪总魂销。
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
已丑广州七夕
陈寅恪诗作赏析
岭南,高楼耸立,岭上树木随风摇曳,天空中,秋风阵阵,仿佛天风吹过海面,带来初潮的气息。金瓯已缺,月色皎洁,银汉如带,横跨夜空,旧日桥仍在,而今夜却无人共赏。夜深人静,帘外新凉,触动了人们心中的节令变换,夜阑人静,离愁别绪,如同灵魂被销蚀一般,令人难以承受。
人间尽误佳期,但总还有新的期许在远方。不必恨遥,因为未来总是充满可能。陈寅恪的这首《己丑广州七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七夕之夜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复杂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追求与失落的矛盾心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赞美,更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和启示。
注释:
①己丑:古代纪年方法之一,这里指1919年;广州:广东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赏析:
陈寅恪是近现代著名的学者、历史学家和古典文学研究家,他的诗词作品往往融合了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个人感悟。此诗《己丑广州七夕》便是一首典型的代表,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深情的人物心理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于爱情、时光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和感慨。
首两句“岭树高楼影动摇,天风吹海海初潮”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带有些许哀愁的氛围。高楼的影子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期待或忧虑;而海潮初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画面的生动感,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动荡。
接下来诗句“金瓯已缺今宵月,银汉犹填旧日桥”则通过月亮和银河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怀旧的情感。金瓯(古代的玉制容器)已经破损,象征着美好事物已经消逝或不可挽回;而银色的银河依然横跨夜空,似乎在安慰那些失去的人。这一转折使得整首诗的情绪从平静转向了悲伤。
最后几句:“人间尽误佳期了,更有佳期莫恨遥。”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释然的态度。虽然人们常常错失美好的时机或爱情,但总有新的希望在等待。这种乐观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陈寅恪的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于七夕佳节的一次描述,更是一种情感和哲理的传达。它让我们思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情感的真挚和生活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