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
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
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诗句如下:
细雨残花昼掩门,结庐人境似荒村。
简斋作客三春过,裴淑知诗一笑温。
南渡饱看新世局,北归难觅旧巢痕。
芳时已被冬郎误,何地能招自古魂。
译文
- 细雨残花昼掩门:在细雨中,残花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凄凉。我试图通过关闭大门来隔绝外界的纷扰,但依然无法阻挡内心的烦闷和孤独。
- 结庐人境似荒村:我在人世间筑起一个简陋的居所,却感到如同荒废的村落一般,缺乏生机和活力。
- 简斋作客三春过:我在简斋中度过三个春天,但似乎并没有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仍然感到一种外来者的身份。
- 裴淑知诗一笑温:每当我读到裴淑知的诗时,总能从中感受到一丝温馨和安慰,仿佛是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心田。
- 南渡饱看新世局:我曾南下生活,目睹了新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格局,这使我对国家和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思考。
- 北归难觅旧巢痕:当我北归时,却发现那些熟悉的家园已经变得陌生,难以找到曾经的痕迹和记忆。
- 芳时已被冬郎误:我感叹美好的时光已经被无情的人或事所破坏,失去了原本的光彩和意义。
- 何地能招自古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渴望找到一个能够真正理解和接纳我的“故园”,让我的魂魄得到安息。
赏析
这首诗以“壬辰春日”为背景,诗人陈寅恪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的生活感受。首句“细雨残花昼掩门”,便将一幅静谧而落寞的画面呈现于读者眼前。随后诗人通过“结庐人境似荒村”和“简斋作客三春过”两句,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远离家乡的情感。特别是“简斋作客三春过”,更是透露出诗人在异地他乡度过的漫长岁月。
诗人在诗中多次提及“裴淑知诗”,这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也象征着一种文化的寄托。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南渡”和“北归”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不同生活阶段的感受与思考。
最后一句“何地能招自古魂”,不仅是诗人的感慨,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度追问。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