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似剑还生绿,艾叶如旗不闪红。
唯有沉湘哀郢泪,弥天梅雨却相同。

辛卯(农历年号)广州端午节。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像剑一样锋利,绿得像是刚刚长出的新叶。

艾叶(一种草药):如旗一样高,红得像是鲜艳的旗帜。

沉湘:指屈原投江自尽。

哀郢:指楚怀王被秦将白起打败后,楚国都城被攻破,屈原痛国破家亡而投汨罗江自杀,所以后人称端午节为“吊屈原”。

梅雨:指连绵不断的细雨。

译文

菖蒲就像利剑,刚发芽就绿油油的;艾叶就像旗帜,鲜艳夺目。只有沉湘和哀郢的悲痛之泪,却弥漫在天空中,与这梅雨相仿。

注释

1.辛卯:指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这一年南宋和金朝订立了和议,但第二年金兵又大举进犯,次年岳飞班师回朝。

2.端午:即端阳节。

3.菖蒲:多年生水生植物,叶片狭长,有香气,可制香水、香包等,古代诗人常用它来象征端午节。

4.似剑还生绿:形容菖蒲叶子长得很快。

5.艾叶:一种常用于制作艾绒(艾灸用的燃烧物)的草本植物,古人认为艾叶可以驱邪避瘴,所以端午节用艾叶作成香包挂在门口。

6.如旗不闪红:形容艾叶颜色鲜艳。

7.沉湘哀郢:屈原《离骚》中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句,“帝子”指屈原,“北渚”指洞庭湖中的小洲子,“目眇眇兮愁予”意谓眼含忧愁。后来人们就用“悲郢”、“哀郢”代指屈原。

8.弥天梅雨:形容连绵不绝的雨水漫无边际。

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节时,人们在江边插艾挂香包、赛龙舟、吃粽子的场景。其中,作者通过对比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屈原投江自尽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