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
南湖即景 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黄河难塞黄金尽,日暮人间几万程。 赏析: 陈寅恪的《南湖即景》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南湖即景,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个人的命运之感。诗中“风物居然似旧京”,通过对后海风光的描绘,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识记并理解全诗,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筛选和整合。 第一联“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意思是:浓密的佳气弥漫着古老的幽州,我仿佛从天外重来到人间。这两句写景,描写清华园的景色。“葱葱佳气”是说清华园内郁郁葱葱,芳香四溢,充满了浓郁的佳木之气。“古幽州”指的是京城长安。作者由京城而归故里,心情悲怆
残春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 注释:家国沦亡,自己流落异乡,春天的寒冷感觉仿佛是秋天一样。 赏析: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国家危难、家庭破碎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生存下来,忍受着客旅生活的艰辛,感受着春天的寒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雨里苦愁花事尽,窗前犹噪雀声啾。 注释:在雨水滋润下,花朵凋零殆尽;窗前依然有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常熟红豆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句“东山葱岭意悠悠”,描绘了常熟红豆生长在东山葱岭上,这里的景色如画,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感觉。 次句“谁访甘陵第一流”,诗人用“谁访”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甘陵是常熟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红豆,诗人将红豆比作甘陵的第一流,表达了自己对红豆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送客筵前花中酒
这首诗是关于汪精卫的,其中包含了对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和个人情感的反思。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阜昌天子颇能诗,集选《中州》未肯遗。 - 诗句解释:“阜昌天子”指的是汪精卫,这里称他为“天子”。汪精卫曾担任伪国民政府主席等职。“颇能诗”表示他的文学才华出众。“集选《中州》”指的是他在任期间所编选的书籍《中州新报》。“未肯遗”意味着他没有将这部作品全部带走或舍弃。 - 关键词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本题要求是“对下面这首七绝的赏析”,然后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我昔来时春水荒”,诗人说,当年我来的时候,正值春天,江水已经干涸了;“我今去时秋草长”,诗人说,现在我要走了,只见秋天的草丛里,长满了野草。这两句诗运用对比手法,写出诗人来和去的对比。“来去匆匆数月耳”,诗人用“匆匆”二字写时间之短;“湖山一角已沧桑”
辛卯(农历年号)广州端午节。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像剑一样锋利,绿得像是刚刚长出的新叶。 艾叶(一种草药):如旗一样高,红得像是鲜艳的旗帜。 沉湘:指屈原投江自尽。 哀郢:指楚怀王被秦将白起打败后,楚国都城被攻破,屈原痛国破家亡而投汨罗江自杀,所以后人称端午节为“吊屈原”。 梅雨:指连绵不断的细雨。 译文 菖蒲就像利剑,刚发芽就绿油油的;艾叶就像旗帜,鲜艳夺目。只有沉湘和哀郢的悲痛之泪
钱受之在东山诗集的末附诗中说:“衰残敢负苍生望,自理东山旧管弦”,以此戏题一首绝句。 兴亡江左自伤情,远志终惭小草名。 谁为谢公转一语,东山妓即是苍生。 注释: 兴亡:国家或朝代兴盛或灭亡。 江左:长江以东的地方。这里泛指江南,也借指宋朝。 自伤情:自己内心伤感。 远志终惭小草名:意思是我的愿望和志向最终只能成为像野草一样的渺小存在。 谁为谢公转一语:意思是有谁能替谢安转达他的心声呢? 谁为
注释:我愿像青史一样埋名,但愿望已经实现;我愿像青山一样埋骨,但愿望仍然虚浮。可惜的是,我的嘴就像春天的小鸟,只能空问苍天,却无法知道,鉴湖在哪里? 赏析:诗人在归途中偶遇一位老农,这位老农告诉他鉴湖的位置。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高兴,反而觉得遗憾,他希望像青史一样埋名,像青山一样埋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隐退、追求自由的愿望。然而,当他得知鉴湖的具体位置时,他的失望之情又油然而生
注释: 1. 掉海鲸鱼蹙浪空:指海浪拍打着巨大的鲸鱼,使得海水翻腾起伏。 2. 蟠霄雕鹫喷烟红:指天空中盘旋的雕鹫在烟雾缭绕中展翅飞翔。 3. 独怜卧疾陈居士:指作者对生病卧床的陈居士感到怜悯。因为陈居士是一位诗人,而作者则是他的友人或知己。 4. 消受长廊一角风:指作者在长廊上独自欣赏着微风拂面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夏日景象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