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谁知楚两僧,早空粱肉谢何曾。
生涯劳轸且炊饭,事业煎茶还倚藤。
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
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
赠石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晋时期诗歌赏析《赠石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浩瀚星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被后人传颂不衰。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便是一首流传颇广的魏晋时期诗作——《赠石禅》。
陈曾寿,这位近代的诗人,他的笔下有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淡泊。《赠石禅·其一》中的诗句“落寞谁知楚两僧,早空粱肉谢何曾”,便透露出作者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他描绘了两位僧侣在荒凉之地的生活状态,用梁肉已空的比喻,揭示了世间繁华背后的虚无和空虚。这种深刻的哲理思考,正是魏晋文人追求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赠石禅》不仅是对佛教禅宗思想的传达,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的体现。它告诉我们,面对世事的喧嚣与纷扰,应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外界的浮华所动摇。正如诗中所写:“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在短暂的时光里,我们应珍惜每一刻的感受,让心灵得到真正的滋养和平静。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情感真挚而深沉。它不仅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还让我们深思人的生命意义和心灵的自由。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得以窥见魏晋时期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于生命、自然以及社会的独特见解。
《赠石禅》作为一篇经典之作,其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文学成就,更在于它对后世的影响。它启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自己的内心宁静,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挑战。
当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放慢脚步,细细品味《赠石禅》带给我们的那份宁静和启示时,或许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文学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文字之美,更在于它能够触动人心,引领我们走向更为宽广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