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惘寄石禅

惘惘经过意未甘,槐阴门巷旧宣南。
从来大好应大怪,所见不生良不谈。
独旦敢辞知日罪,亡羊未悟挟书憨。
逡巡待共濡需尽,珍重凉宵对一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惘惘寄石禅》是一首诗,由诗人陈曾寿创作,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陈曾寿,一名号苍虬,字仁先,湖北蕲水人,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作品涵盖了诗歌、词作等多种文体。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还是光绪二十九年的进士,曾经担任刑部主事等职,并参与过张之洞的幕僚工作,为晚清时期的政治活动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2. 诗作原文及翻译:《惘惘寄石禅》这首诗的原文为“惘惘经过意未甘,槐阴门巷旧宣南。从来大好应大怪,所见不生良不谈。独旦敢辞知日罪,亡羊未悟挟书憨。逡巡待共濡需尽,珍重凉宵对一龛。”,其翻译版本如下:“惘惘经过意未甘,槐阴门巷旧宣南。从来大好应大怪,所见不生良不谈。独旦敢辞知日罪,亡羊未悟挟书憨。逡巡待共濡需尽,珍重凉宵对一龛。”。
  3. 创作背景:关于《惘惘寄石禅》的创作时间及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资料可供参考。然而,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反映了他对人生与世界的独到见解。
  4.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表现形式上。《惘惘寄石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哲理的反思。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惘惘寄石禅》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深意、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们而言,这部作品无疑是一份珍贵的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