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苕雪白芍药诗

殿春春去奈佳期,寂寞遗芳欲怨谁。
差胜伤离三月尽,还如见佛一花持。
翻风偏自当瑶砌,炙日何曾损雪肌。
难补韶光补愁恨,故应苌楚乐无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苕雪白芍药诗》是近现代著名诗人陈曾寿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陈曾寿(1878-1949),湖北蕲水人,陈沆的曾孙。陈曾寿是一位多产的诗人,其作品包括《苍虬阁诗》、《旧月簃词》,这些诗集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
  2. 诗歌原文:殿春春去奈佳期,寂寞遗芳欲怨谁。差胜伤离三月尽,还如见佛一花持。翻风偏自当瑶砌,炙日何曾损雪肌。难补韶光补愁恨,故应苌楚乐无知。
  3. 诗意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消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诗人用“殿春”来指代春天,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的对比。诗中“寂寞遗芳欲怨谁”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即将离去的惋惜。而“差胜伤离三月尽,还如见佛一花持”则通过比较,强调了春天虽然短暂,但留下的美景却如同佛陀手中的莲花,给人以希望和慰藉。最后两句“翻风偏自当瑶砌,炙日何曾损雪肌”描绘了春风和烈日下,依然保持着美丽和坚韧的芍药,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

《次韵苕雪白芍药诗》不仅仅是陈曾寿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对传统文化中“春”的象征意义的重新诠释和现代解读。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