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 乙卯除夕

颂椒花,书帖子,无复旧京事。酒薄成醒,爆竹尾声里。何心感逝怀人,卅年梦断,只销得、闲情如水。
伴残岁,空倚一箧秋词,挑愁堕烟穗。悽恻吟边,还觅好春字。梅梢一点星明,夜痕偷换,有万一、春魂荡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祝英台近·乙卯除夕》是诗人陈曾寿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心境和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创作背景
  • 《祝英台近·乙卯除夕》是陈曾寿于清末至民国时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诗中的“乙卯”指的是光绪二十九年,即公元1903年。
  • 陈曾寿在诗中通过描写除夕之夜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过去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他回忆过去的京城生活,感叹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
  1. 诗歌主要内容
  • “颂椒花,书帖子,无复旧京事。”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的所见所感。他发现家乡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 “酒薄成醒,爆竹尾声里。”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在节日夜晚的孤独和落寞。他独自一人喝酒,听着爆竹的声音,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寂寞。
  • “何心感逝怀人,卅年梦断,只销得、閒情如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他认为自己的人生如同一场梦境,已经走到了尽头。
  • “伴残岁,空倚一箧秋词,挑愁堕烟穗。”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心情。他孤单地陪伴着年迈的母亲度过这个特殊的时刻,内心充满了忧愁和无奈。
  1. 诗歌情感表达
  • 诗中的“凄恻吟边,还觅好春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他试图通过寻找春天的意象来安慰自己,但内心的悲伤却难以平复。
  • “梅梢一点星明,夜痕偷换,有万一、春魂荡起。”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梅花梢头的星星时,感受到了一丝春天的气息。尽管时间已经悄然改变,但他仍然相信春天的存在。
  1. 诗歌艺术特色
  • 《祝英台近·乙卯除夕》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和社会的描述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诗中的“何心感逝怀人,卅年梦断,只销得、閒情如水”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时间的感慨,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1. 诗歌历史文化价值
  • 《祝英台近·乙卯除夕》作为陈曾寿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代末年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 诗歌现代应用价值
  • 在现代社会,《祝英台近·乙卯除夕》依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文献,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情感共鸣的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祝英台近·乙卯除夕》是陈曾寿的一部杰作,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诗歌语言,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