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 孤山探梅

荡微阴,正西风料峭,苔屐怯幽寻。岸柳拳鸦,山椒落雁,天画如许寒林。是昨夜、馨魂乍返,渐几树、脂晕破萧森。略损风姿,劫馀池馆,随分行吟。
谁折试簪还堕,似抛将红豆,难结同心。萼绿仙迟,云英嫁早,同感春梦沉沉。便勾引、闲愁又醒,者次第、何计遣春深。却又飞霙弄晚,莫辨遥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孤山探梅》是一首由诗人陈曾寿创作的宋词,属于近代宋派诗的范畴。这首词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在历史和情感层面上有着丰富的内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陈曾寿(1878-1949)是湖北蕲水人,名诗人陈沆的曾孙。他早年为张之洞幕僚,后因参与新政而一度侨居上海。在伪满时期还曾任职于近侍处长、内廷局长等职。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的作品包括《苍虬阁诗》、《旧月簃词》等。
  2. 创作背景:陈曾寿创作此词的具体时间不详,但从词中可以看出其是在某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或心境下完成的。词中的“荡微阴”和“正西风料峭”描绘了清冷的秋日景象。
  3. 词作原文:《一萼红·孤山探梅》的原文如下:
    荡微阴,正西风料峭,苔屐怯幽寻。
    岸柳拳鸦,山椒落雁,天画如许寒林。
    是昨夜、馨魂乍返,渐几树、脂晕破萧森。
    略损风姿,劫馀池馆,随分行吟。
    谁折试簪还堕,似抛将红豆,难结同心。
    萼绿仙迟,云英嫁早,同感春梦沉沉。
    便勾引、闲愁又醒,者次第、何计遣春深。
    却又飞霙弄晚,莫辨遥岑。
  4. 词作赏析
  • 这首词的开头部分“荡微阴,正西风料峭,苔屐怯幽寻”,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一个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西风料峭,苔屐难以前行,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岸柳拳鸦,山椒落雁,天画如许寒林”,进一步描绘了寒冷环境中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接下来的“是昨夜、馨魂乍返,渐几树、脂晕破萧森”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慨与怀旧之情。这里的描写细腻而生动,将一个秋天夜晚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 词的中间部分“谁折试簪还堕,似抛将红豆,难结同心”,反映了词人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失落的深深怀念。这种情感的抒发既体现了词人的深情厚意,也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难以实现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一萼红·孤山探梅》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陈曾寿诗歌创作中的佳作。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末民初文人思想情感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一宋词的欣赏和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还能深入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因此,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历史研究者,都应重视并深入研究此类作品。同时,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观念。

《一萼红·孤山探梅》不仅是陈曾寿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研究清末民初文学、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本。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对当时的历史情境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