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 烛泪

风雨夜窗寒,添得愁多少。一寸相思一寸灰,还是无心好。
底事太多情,惜别伊谁晓。不到天明不肯乾,也替人烦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卜算子 · 烛泪》是一首古诗词。它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之夜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愁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深沉而无奈的态度。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与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高佩华,这位清词人,他的文学成就不仅局限于《卜算子 · 烛泪》,还有《每日诗词》等平台收录的超过85万首古诗词。其作品风格多样,从唐诗到宋词,无不涉猎,且持续优化更新中。
  •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内容可以推测,它很可能创作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这样的环境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绝佳的场景。
  1. 原文赏析
  • 字面意义:原词的字面意思是描述风雨交加之夜,诗人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寒风和雨滴,增添了多少忧愁。“一寸相思一寸灰”,意味着诗人心中的爱意如同燃烧的蜡烛一样,随着时间逐渐变得黯淡无光。这种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 情感表达:全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表现了诗人对爱人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思念。特别是最后两句“不到天明不肯乾”,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愿结束这漫长的夜晚的心情,也反映了他对这种无望等待的态度。
  1. 艺术特色
  • 用典:该词采用了多个典故来增加文本的丰富性和深度。如“惜别伊谁晓”可能暗指离别的原因尚未明朗,或是诗人对于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忧虑。
  • 意象运用:词中多次使用“烛泪”、“风雨夜窗寒”等意象,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文本的艺术效果,还深化了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凄婉的美。
  1. 思想价值
  • 爱情观: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对爱情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他将情感的起伏比作烛泪般地不断流淌,即使心中有再多的不舍和无奈,也无法阻止情感的自然流露。
  • 人生态度:诗中透露出的是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真实感情的人生态度。尽管面对重重困难,诗人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心之所向,不因外界因素而轻易放弃或改变初衷。

《卜算子 · 烛泪》不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更是一种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爱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困境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