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白云秋。日暮悠悠。相思其奈路途修。摘取杜蘅何处寄,闲立汀洲。
末路且低头。含笑重幽。黄金斗大鄙封侯。一卷船山心不死,了了恩仇。
浪淘沙 · 次韵和仙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浪淘沙·次韵和仙霞》是一首由清末民国初的文学家高旭创作的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创作背景来看,高旭生活在清末至民国初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动荡、文化变革的重要时期,高旭的作品多反映了这一时代的风貌。他的这首《浪淘沙·次韵和仙霞》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思考。
从艺术特色来看,高旭的这首词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词中的“江上白云秋,日暮悠悠”,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摘取杜蘅何处寄,闲立汀洲”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既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增加了词的内涵深度。这种深入浅出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这首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从主题思想上来看,《浪淘沙·次韵和仙霞》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诗中不仅描绘了秋天江上的景色,还通过“末路且低头,含笑重幽”等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达观。这种对人生态度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于命运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期许。而“一卷船山心不死,了了恩仇”则更是直接展现了诗人坚持自己信念的决心和勇气。
《浪淘沙·次韵和仙霞》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意、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高旭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社会现实、人生哲学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