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录别

是何年纪。前生夙世休提起。两字消魂。绣出鸳鸯有泪痕。
抛残红豆。腰支拚为伊消瘦。吹气如兰。临去叮咛别更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录别》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婉约词。这首词作于宋代,以简洁而富有情感的笔触,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不舍及对重逢的渴望。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减字木兰花·录别》的作者是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并在政治上也有卓越贡献,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他的诗、文、书、画均有极高成就,被后人广泛传颂。
  2. 词作内容:上片中,苏轼通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四季变化,展现了自己对杭州深深的留恋之情。他不仅赞美了杭州的美丽,也表达了自己对杭州生活的向往。下片则表达了自己对重新获得杭州这仙境般生活的渴望。这里的“仙境”一词,既指自然美景,也隐喻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3. 艺术特色:此词在艺术表现上,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杭州风景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真实表达,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这种风格在当时文人作品中较为罕见,显示了苏轼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
  4. 历史影响:此词在历史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减字木兰花·录别》不仅因其优美的词句而被历代读者传诵,更因其深刻的情感和艺术价值受到学者们的高度评价。它成为了研究苏轼及其诗歌创作的重要文献资料。
  5. 现代价值: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和交通的发展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和交流,但人们对于离别的情绪和对于美好回忆的珍视并没有改变。这首词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珍惜眼前的人和物,保持一颗感恩和怀旧的心。

《减字木兰花·录别》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和苏轼这位伟大诗人的生平与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