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 怀巢南武林

赏梅记泛孤山棹,别也愁多。见也愁多。抱得芬芳奈若何。
可怜同是天涯客,卿占西湖。侬占南湖。两地清光月漾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怀巢南武林》是清末民国初高旭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高旭(1877—1925),字天梅,初号江南快剑,江苏金山人。曾为同盟会会员,南社发起人之一。其诗作多表达壮志与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后期则渐趋消沉。
  1. 诗词原文
    赏梅记泛孤山棹,别也愁多。见也愁多。抱得芬芳奈若何。 可怜同是天涯客,卿占西湖。侬占南湖。两地清光月漾波。

  2. 词意解读

  • “赏梅记泛孤山棹”描绘了作者在孤山泛舟赏梅的场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 “别也愁多。见也愁多”反映了作者分别和重逢时的情感纠结,表达了离别时的忧愁与相见时的喜悦交织的心情。
  • “抱得芬芳奈若何”则透露出作者虽能欣赏到美好却难以把握或永久留存的无奈感。
  • “可怜同是天涯客”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的离愁别绪,彼此都是远离故乡的人。
  • “卿占西湖。侬占南湖”揭示了两位作者各自占据不同地点的情景,体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生活状态和地理环境。
  • “两地清光月漾波”则是对两人分别站在不同地方、共享同一轮明月映照下景色的描述,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采桑子·怀巢南武林》不仅仅是一首表达别离相思之情的词,更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传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友情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词的阅读和理解,人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