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至玉屏庵

古寺翠微间,溪山契悠想。
明月下庭除,欣然遂独往。
春溪漾素辉,寒松落幽响。
繁阴渐迷离,疏影散林莽。
一径薜萝深,拄杖缘萝上。
高僧夜未暝,开轩共澄朗。
坐久若有得,无言倚虚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夜至玉屏庵》是清代诗人马翮飞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而且反映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马翮飞,号一斋,安徽桐城人,雍正年间诸生。他对宋儒之学有深厚的研究,并且恪守程朱理学的规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曾应常熟知县之聘,教授理学多年。除了诗歌创作,他还著有不少其他文学作品,如《读易录》、《禹贡初辑》等。
  1. 作品内容
  • 诗的原文如下:“古寺翠微间,溪山契幽想。明月下庭除,欣然遂独往。春溪漾素辉,寒松落幽响。”这四句诗生动勾勒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在月光照耀下,庭院显得更加幽静,仿佛只有诗人一人在这清寂之地独行。春溪上的月光洒下柔和的光芒,而周围的山峦与树木也因夜色而显得更为宁静和深远。
  • 诗中“繁阴渐迷离,疏影散林莽”描绘了月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茂密的林间,形成斑驳的光影效果,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邃感。“一径薜萝深,拄杖缘萝上”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深入林中的路径以及行走过程中的孤独与沉思。
  1. 主题赏析
  • 诗的主题是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及个人情感的抒发。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热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通过描写月光、溪水、树木等元素,构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所传达的那份超然与平和。
  1. 艺术手法
  • 诗中使用了一些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手法,如意象的营造、象征的使用、以及对仗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例如,“明月”、“溪水”等自然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画面感,也让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沉。
  1. 文化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注意。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于自然的深切感受。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志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上的独立与自由。马翮飞的这种生活态度和他的文学创作都体现了这一点。

《月夜至玉屏庵》不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