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爱庭四兄

端居寡物役,遥夜屏纷虑。
罢琴坐西轩,朗月出高树。
念我同生亲,迢遥隔云路。
谁禁慕远怀,偏与清景遇。
关山无穷极,沧波安可渡。
喜接良书音,春风三月暮。
离思落花前,纷纷已无数。
瞥眼又残秋,芳草委繁露。
寒蛩床下鸣,鸿雁云端度。
良会岂无期,岁月不肯驻。
俯仰何所言,恍然伤幽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怀爱庭四兄》是清代诗人张佛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端居寡物役,遥夜屏纷虑。
    罢琴坐西轩,朗月出高树。
    念我同生亲,迢遥隔云路。
    谁禁慕远怀,偏与清景遇。
    关山无穷极,沧波安可渡。
    喜接良书音,春风三月暮。
    离思落花前,纷纷已无数。
    瞥眼又残秋,芳草委繁露。
    寒蛩床下鸣,鸿雁云端度。
    良会岂无期,岁月不肯驻。
    俯仰何所言,恍然伤幽素。

  2. 诗意解析

  • 端居寡物役:表达了作者远离尘嚣,独自居住在安静的环境中的状态。
  • 遥夜屏纷虑:描绘了深夜时分,作者放下繁杂的事务,静静地思考生活。
  • 罢琴坐西轩,朗月出高树:通过描述月光下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 念我同生亲,迢遥隔云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因距离而产生的隔阂感。
  • 关山无穷极,沧波安可渡:以自然景观象征人生的旅途,表达了对未知未来的担忧。
  • 喜接良书音,春风三月暮:表达了对书信的喜悦,以及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
  • 离思落花前,纷纷已无数:描述了在落花前感受到的离愁别绪,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忘的感觉。
  • 瞥眼又残秋,芳草委繁露: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寒蛩床下鸣,鸿雁云端度: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和画面感。
  • 良会岂无期,岁月不肯驻:表达了对友情或亲情中美好时光的珍视和无奈接受时间流转的现实。
  • 俯仰何所言,恍然伤幽素: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感受时,内心的迷茫和感慨。
  1. 作品背景
  • 张佛绣,字抱珠,青浦人。进士梁女,诸生姚惟迈室。据传,张佛绣曾因科举失败而郁郁不得志。
  • 这首诗作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当时张佛绣已经五十岁。他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坎坷,但仍然保持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
  1. 文学价值
  • 主题深刻: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受,还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
  • 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学功底。
  • 情感真挚:整首诗洋溢着真挚的情感,无论是对亲友的思念还是对生活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1. 文化影响
  • 这首诗在清代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视为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文学作品。
  • 其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参考。
  1. 现代意义
  • 尽管时代变迁,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让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寄怀爱庭四兄》不仅是清代诗人张佛绣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传世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