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楼寓目

顿丘柳色乱烟鬟,胥浦渔帆杳霭间。
残日一辉终恋水,奇云百变不成山。
群飞凫鸭迎潮去,结队蜻蜓送雨还。
好倩长风扫晴翠,缓扶明月下银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署楼寓目》是清代诗人曹寅的一首诗。这首诗作于清康熙年间(1658-1712),由曹寅创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曹寅: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满洲正白旗人,世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他是康熙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管理江宁织造等职。他的文学作品涉及诗词、散文及绘画等多个方面。
  1. 诗歌原文
  • 顿丘柳色乱烟鬟,胥浦渔帆杳霭间。残日一辉终恋水,奇云百变不成山。群飞凫鸭迎潮去,结队蜻蜓送雨还。好倩长风扫晴翠,缓扶明月下银湾。
  1. 诗歌赏析
  • 诗中描绘了江南地区特有的景致,如“顿丘柳色”与“胥浦渔帆”,这些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捕捉和深刻感悟。
  • “残日一辉终恋水,奇云百变不成山”两句,则通过对比夕阳与多变的云彩,展现了大自然中变幻莫测的美。这种自然现象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观察力,也展示了他对自然界节奏的把握。
  • “好倩长风扫晴翠,缓扶明月下银湾”这两句,通过使用“好”、“慢”这样的字眼,传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喜爱与向往。
  • 整首诗在艺术表现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动态描写,使得画面生动而富有层次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署楼寓目》不仅反映了曹寅作为一位杰出文人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也展现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高超技巧和深邃思考。这首诗作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也是对生活情感的一种表达和寄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