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纳凉

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回风激流水。
老僧扫石待清眠,劝客睡心先睡耳。
我耳初离市朝语,喜听清商变繁徵。
九龙会意散烟鬟,传翠扬颦三十里。
讵识尘埃褦襶子,机砧炙热争余滓。
面具衣装弄假人,号是裸民应未耻。
张腋无汗颡无泚,前山落日波纯紫。
临风叩齿漱寒泉,今夜移船太湖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山纳凉》是清代著名诗人曹寅的作品,以描写夏日的柳上蝉鸣和回风流水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和恬静闲适的生活画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该文学作品:

  1. 作品概述:《惠山纳凉》是清代文学家曹寅创作的一首词,其内容围绕夏日景色展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柳树上一只知了的不停鸣叫以及柳树周围自然景观的变化。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感悟。
  2. 创作背景:曹寅作为清朝著名的诗人,其创作生涯充满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个人情感。尽管现存的资料中并未详细记载《惠山纳凉》的具体创作时间,但根据作品的风格推测,它可能是在清初时期创作的。《惠山纳凉》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可能受到了当时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
  3. 主题思想:《惠山纳凉》的主题在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情感或哲思。这首词通过描述夏日柳上的蝉鸣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暗示了人与自然、内心世界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作品通过对宁静生活的赞颂,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感态度。
  4. 艺术特色:《惠山纳凉》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上。首先,在语言运用上,曹寅采用了简洁而富有节奏感的词句,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流畅自然,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韵律美。其次,在情感表达上,《惠山纳凉》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这种深沉的情感渗透在整个作品中,使读者能够深切体会到作者的内心世界。

《惠山纳凉》不仅是曹寅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也是清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分析和对其艺术特色的理解,人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曹寅及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学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