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非闻还里

生世苦违异,退守诗书残。
寥寥古人中,默求心所安。
出语遭疑讪,孤踪良独难。
吾兄自逆旅,坦然委肺肝。
片言质要妙,曲折颇有端。
视君方寄食,殊不忧饥寒。
冥获或自笑,心战亦寡欢。
内胜足天机,身穷中愈宽。
时月一过从,开襟意为殚。
虑余摇异说,发药相劘钻。
往往切余心,惭汗同露漙。
白璧陈座席,自觉多垢瘢。
相资八年余,如镜正衣冠。
忽闻当别去,朝夕越河干。
北堂有慈命,于理难盘桓。
惜此良友远,致词不觉繁。
愿各励终始,莫变青与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非闻还里》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张尔岐所写的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隐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心境和追求。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送张非闻还里》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高远的佳作。《送张非闻还里》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示了其深邃的人生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情怀,这种境界对于现代人来说尤为难能可贵。

从语言艺术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力量。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得整首诗既有韵律美,又富含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特别是“生世苦违异,退守诗书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更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来看,《送张非闻还里》作为古典诗词的一部分,对于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

从现代意义的角度来看,《送张非闻还里》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可能忽视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珍惜当下,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同时也激励人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送张非闻还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趣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的作品。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的艺术性,更在于其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和生活智慧。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而言,深入研读并理解这首诗背后的深层含义,无疑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