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芝山即景

摩天鹄峙甚嶕峣,踏破芒鞋岭几条。
树似惊虬翻洞口,石如奇鬼立岩腰。
云封岭顶禅关隐,日丽平原眼界遥。
六六峰回围玉笋,三三径辟种芭蕉。
寻僧呼犬来谈佛,扫叶烹茶认作樵。
忽见夕阳归鸟倦,衔烟独下过溪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芝山即景》是清代诗人曹敬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曹敬,字敬甫,号淡北二敬,是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讲学以敦行为本,深受后辈学者的尊敬。
  • 学术成就:他精于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在当时颇受推崇。与黄敬的交往中,两人合称为“淡北二敬”,显示了他们深厚的友情和共同的艺术追求。
  1. 诗作原文
  • 摩天鹄峙甚嶕峣:描绘了芝山高耸入云的景象,形象地表达了山峰的雄伟与险峻。
  • 踏破芒鞋岭几条:通过夸张的语言,表达了攀登者不畏艰辛的决心和勇气。
  • 树似惊虬翻洞口:运用比喻,将树木比作蛟龙,生动描绘了芝山植被的繁茂与生机勃勃。
  • 石如奇鬼立岩腰:以石头为题材,赋予它们生命,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为神秘而富有生命力。
  • 云封岭顶禅关隐:描述了云雾缭绕的山顶景象,以及那里隐秘的禅修场所,增添了诗意与哲理。
  • 日丽平原眼界遥:表达了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平原时的视野之广阔,体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 六六峰回围玉笋三三径辟种芭蕉:细腻描绘了自然景观,通过数字的堆砌,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
  • 寻僧呼犬来谈佛扫叶烹茶认作樵:展现了山林间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 忽见夕阳归鸟倦,衔烟独下过溪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大量运用自然意象,如山峰、树木、岩石等,通过细腻的描绘,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既有豪放派的气势,也有婉约派的柔情,体现了清代诗歌的多样化风格。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投入极为深厚,无论是描绘自然的壮丽,还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 思想内涵: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
  1. 历史背景及文化意义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那时的文人墨客多有游历山水的喜好,诗歌作为抒发情感和反映时代风貌的重要载体,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个人色彩。
  • 文化意义:《游芝山即景》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和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文精神。

《游芝山即景》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曹敬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清代文人生活和审美情趣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