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欲静,冻交加。冰啮霜痕阁岸斜。流水无声波不起,冷烟微月写轻霞。
捣练子 · 乙亥冬暮晓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捣练子·乙亥冬暮晓行》是清代诗人曹尔堪的作品。
《捣练子·乙亥冬暮晓行》这首诗作于清康熙二十二年,即1683年(乙亥年)冬季的傍晚。诗中描绘了冬日的寒冷景象和清晨时分的宁静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原文:
风欲静,冻交加。冰啮霜痕阁岸斜。流水无声波不起,冷烟微月写轻霞。作者简介:
曹尔堪,字子顾,号顾庵,浙江嘉兴籍,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曹尔堪是清初时期的一位进士,其文学成就颇受赞誉。他在顺治九年(1652年)被选为进士,这在当时是相当重要的荣誉。诗歌解析:
在《捣练子·乙亥冬暮晓行》中,曹尔堪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刻画了一幅冬日下午的景象。首句“风欲静,冻交加”就设定了寒冷的氛围,接着“冰啮霜痕阁岸斜”进一步描绘了冰冻的河岸边被冰咬出的裂痕和周围的霜迹,形象地展现了严冬中的自然景观。“流水无声波不起”,则表现了水声的静止,以及水面上波纹的消失,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最后两句“冷烟微月写轻霞”则是用朦胧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来描绘天边的晚霞,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空灵。诗歌赏析:
曹尔堪的这首《捣练子·乙亥冬暮晓行》不仅是对一个具体场景的描述,它还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通过对冬日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情描绘,曹尔堪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邃的审美情趣。这首诗不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还激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思考。
曹尔堪的《捣练子·乙亥冬暮晓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人眼中的自然风光,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