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怪侬家香不散,吴衫到处提携。我方拟似恐难齐。自然真味在,芳麝正填脐。
又是碧云才一挽,鸦鬟压耳犹低。遥知年可及垂笄。春宵经夜雨,未解作悲啼。
临江仙 · 有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有赠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作品,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的缠绵感伤、哀怨愁苦或慷慨悲凉的格调,创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文均有极高成就,尤其是词风豪放、清新自然,开创了豪放派的新风格。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
作品原文:
青玉案·元夕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也徒随人。
沉醉不知归路,
身在水云间。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 主题内容:这首《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全词通过描绘元宵夜的美丽景色和个人的情感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
苏轼的《临江仙·有赠》不仅仅是一首表现友情的词作,更是其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欣赏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画家和改革家的多面性及其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