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山中消日月,饱看竹翠枫丹。驯猿守洞虎登坛。地炉烧鸭脚,晴叶焙龙团。
偶到人间持钵坐,粥鱼声绕空滩。浮生弹指悟邯郸。孤筇冲积雪,百衲护春寒。
《临江仙·赠王友道》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绘了友人仙人般的容貌和超尘脱俗的气质,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友人外貌与内在美的高度赞美。下片警示友人保持真气,自爱自重,同时用典故提醒朋友要珍惜自己的内在修养和人格魅力。全词多处用典,衬托出了词人以道修身的美好思想。
注释:
- 山中消日月:指在深山之中修行,忘却世俗的纷扰。地炉烧鸭脚:地炉是一种取暖设备,这里用来比喻友人的生活简朴而充满生活情趣。晴叶焙龙团:用晴天的叶子烘焙龙井茶团,形容友人的生活清简而富有品味。
- 仙人般:形容友人的容貌超凡脱俗。超尘脱俗之气质:指友人的气质高尚,不染尘埃。
- 京城一别我们已是三年未见。京城都门:指京城的城门,象征着分别与团聚。改火:古代钻木取火的术语,表示四季的更迭。天涯踏尽红尘:指在世间经历种种变迁和挑战。无波古井:比喻心态平静如古井水,不起波澜。有节秋筠:形容人高洁坚韧,像秋天的竹子一样挺直。
- 都门三改火:指京城的城门每年更换一次,喻指时间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人生如逆旅:人生如同旅途中的旅店,短暂且不定。我亦是行人:诗人自比为匆匆过客,强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丰富的文化意象,传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友情和对人生哲学的深刻理解。诗中“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一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形象来比喻友人的风华正茂,既展现了友人外貌的非凡,也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风貌。整首词通过对友人外貌与内在美的赞美,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超越世俗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