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漳浊漳注城外,城上愁云大如盖。
高台峨峨生暗尘,白杨萧萧起天籁。
君不见邺中全盛时,玳瑁楼前珠箔垂。
南皮沉李公子醉,西园树葆美人随。
建安黄初一朝变,千载繁华等流电。
紫狐夜啸甄氏宫,绿草霜凋武皇殿。
秋风客思真悲哉,道傍疑冢空蒿莱。
月明绕树乌三匝,犹逐当年铜雀来。

【注释】

邺城:指东汉末年魏王曹彰的官署。清漳浊漳:二水名,均发源于山西省,一北流,一南流,至邺城汇合。城外:邺城东郊。愁云:浓重的云雾。大如盖:形容云雾之浓。

高台:指邺城中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峨峨:高大的样子。生暗尘:生出灰尘。天籁:指风声。

君不见:是说“你难道没看见”。玳瑁楼前:即建安元年(196)曹丕所建之铜雀台。珠箔垂:装饰华丽。垂:悬挂。

南皮:古县名,在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一带。沉李公子:即李沉鱼,曹操的小妾。沉鱼:相传为西施妹妹,善鼓瑟。

西园:指汉文帝刘恒所建之灵兽苑。美人随:美人相随而来。

建安黄初:指曹操建安五年(200)到黄初三年(222)。变:改朝换代。

紫狐夜啸甄氏宫:传说中魏文帝曹丕宠妾甄宓被曹丕逼死,魂魄化成狐狸在宫中夜哭,故称甄后墓曰甄氏故宫。《太平御览》卷八五引晋葛洪《神仙传》说:“紫狐夜啸”事,谓甄后墓有紫狐化为女子,每夜悲泣不止。

绿草霜凋武皇殿:武皇,指汉明帝刘庄。武皇殿,即显节殿,在洛阳城北。

秋风客思真悲哉:客思,旅人思乡之情。悲哉,悲哀之意。

道傍疑冢空蒿莱:道旁,指邺城郊外。疑冢,传说中死者葬于路边,因风吹雨打而长出草木,故称疑冢。蒿莱,野草。

月明绕树乌三匝:环绕树上的乌鸦飞了三圈。乌,古代传说中一种能飞翔的大鸟。

犹逐当年铜雀来:当年,当年之事也。铜雀台,即铜雀台,曹操建造,位于邺城西北,为当时权贵游乐之所。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借咏邺城以寄慨叹。诗中用典贴切,形象生动,感情深沉,语言精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邺城是曹操的旧都,也是他的功业所在之地。全诗从邺城的地理位置着墨,描写了邺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诗人先写邺城外的自然景观:清漳与浊漳两河汇流,城外雾气蒸腾,如同浓云遮天蔽日;再写邺城内的历史遗址:巍峨的高台、郁郁葱葱的白杨以及发出天籁般声音的萧萧杨柳,都在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繁华盛况。然而,这一切只是历史的回响,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切又都烟消云散了。

“君不见”以下八句,诗人将笔触转向现实。诗人感叹道:“你难道没看见?”他列举了邺城中许多显赫一时的人物:如建安元年(196)所建立的铜雀台,以及李沉鱼等美女佳人。这些人物都是曹操的亲信和宠爱之人。但是,当天下大乱,曹操败亡之后,他们的荣华富贵也如过眼云烟一般地消失了。

“秋夜”四句,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邺城中的荒凉景象:秋风萧瑟之中,邺城周围的树木已经衰败枯黄;曾经金碧辉煌的宫殿也已经破败不堪,只能听到乌鸦在枝头哀鸣的声音。这两句诗通过对邺城中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邺城昔日繁华的无限感慨和对世事沧桑的深切体验。

最后四句,诗人再次强调了时光流逝的主题。诗人写道:“秋风中的客子真是令人悲伤啊!”他站在邺城郊外的道旁,看到那些荒废的墓冢上已经杂草丛生,只有几棵孤零的树木还在顽强地生长着。此时,一轮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缓缓飘动,它仿佛也在寻找着当年那辉煌一时的铜雀台。

此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绘邺城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哀伤之情。诗人以邺城的变迁为线索,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还通过咏叹邺城中的人物和事物,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富贵难保的深沉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深沉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