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荒庐围绿水。门外清阴,近水栽桃李。古道不须留姓氏,负薪识是邻家子。
笑问邻童曾识汝,曲指东边,著第三家是。一担束刍挑乍起,晚炊烟出茅檐里。
蝶恋花 · 题茜溪斋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题茜溪斋壁》是一首由清代诗人曹尔堪创作的古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介绍:曹尔堪,全名不详,字子建,号东园,又号南湖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多种体裁,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诗歌原文:
小小荒庐围绿水。门外清阴,近水栽桃李。
古道不须留姓氏,负薪识是邻家子。
笑问邻童曾识汝,曲指东边,著第三家是。
一担束刍挑乍起,晚炊烟出茅檐里。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蝶恋花·题茜溪斋壁》以“小小荒庐围绿水”开篇,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幽美的生活环境。接着通过“门外清阴,近水栽桃李”展现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 人物刻画:诗中“古道不须留姓氏,负薪识是邻家子”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通过对周围邻居的描述,不仅展示了他们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的喜爱与认同。
- 情感表达:“笑问邻童曾识汝,曲指东边,著第三家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邻里间深厚情感的珍视。诗人通过询问邻童是否认识自己,以及指出自家位于第三家,展现了其谦逊、低调的性格特点。
- 生活场景:在“一担束刍挑乍起,晚炊烟出茅檐里”这一描写中,诗人细致地展现了农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夕阳下,炊烟袅袅上升,营造出一幅温馨而恬静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生活氛围。
-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曹尔堪在《蝶恋花·题茜溪斋壁》中采用了简练的语言,使得诗歌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生动性和趣味性,易于传诵和欣赏。
- 意象丰富:诗中的“绿水”、“桃李”、“清阴”、“晚炊烟”等意象丰富多样,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寓意深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之情,体现了较高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品位。
曹尔堪的这首《蝶恋花·题茜溪斋壁》不仅是一首美丽的田园诗,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它的艺术价值在于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