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 歌席

朱唇檀板,宛转歌微度。四座静无声,听一线、清音独谱。羊羔美酒,自分不如他,银筝小,玉箫低,生受红灯暮。
细评音字,无有遗腔句。缓急手能调,按新词、微收雁柱。内家装束,不用隔帘栊,瓠犀白,笋痕纤,值得周郎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蓦山溪·歌席》赏析

曹尔堪的《蓦山溪·其一·歌席》,以古风的笔触勾勒出一场宴席上的雅集。《蓦山溪·歌席》原文如下:“朱唇檀板,宛转歌微度。四座静无声,听一线、清音独谱。羊羔美酒,自分不如他,银筝小,玉箫低,生受红灯暮。”

这首诗描绘的场景是在一场宴会上,众人围坐,音乐声中,一位佳人轻启朱唇,唱起了婉转悠扬的歌。歌声如细线般穿破静默,让人仿佛能听见那一线清音在空中跳跃。诗中提到“银筝小,玉箫低”,形容了宴会中的乐器精致小巧,演奏者技艺高超,使得整个氛围变得柔和而充满韵味。

“生受红灯暮”不仅点明了时间是傍晚,也隐喻着宴会的热闹与喜庆,似乎在灯光下,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欢乐之中,享受着这难得的聚会。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一种古代文人聚会时的情景,使人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情。

《蓦山溪·其一·歌席》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宴会上的欢声笑语、音乐之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场景的描写,更是对当时文人雅集生活的一次深刻反思和艺术提炼,让人在品味之余,不禁对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底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