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尽娇憨,动人些子,元不争多。
魂消一曲清歌却,似曾相识,争奈伊何影,好难描、空劳石黛三螺。灯前小立,红妆换笑还嗔,唤弟称哥。暗相怜,纤腰无力,又著蛮靴。
高阳台 · 观女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观女伶》是清代诗人严既澄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此词的介绍:
作者介绍:严既澄,广东省肇庆市四会人,有《初日楼诗》《驻梦词》。他的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特的文学审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词原文:《高阳台·观女伶》原文如下:
莺舌新调,鸦鬟犹亸,湘裙欲整还拖。
懒散心情,朝来愁画双蛾。
绣帘风约摇桦烛,对菱花、倦眼生波。
团梦声凉,啼春泪冱,无人解识芳心。
霓羽飘残,空劳蝶守莺寻。
灵犀辜负芳华逝,奈三年楚玉愁深。
几折秦讴,对人长是哀吟。
散花未解维摩病,怕蹉跎绿易成阴。
敛筝弦拥髻归来,同怯鸾衾。诗词鉴赏:该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女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同情。同时,词中也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女性地位低下的现实问题。
《高阳台·观女伶》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