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连宵立夏前,鳞鳞细縠漾春田。
秧针刺水青如沐,好是新晴卓午天。
雨后由西郊至龙居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后由西郊至龙居寺》是清代诗人张怀泗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西郊至龙居寺途中的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首诗的内容、风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诗歌原文
- 梅雨连宵立夏前,鳞鳞细縠漾春田:描述了梅雨时节,雨夜延续至立夏之前,细雨如鱼鳞般闪烁于春田之中。
- 秧针刺水青如沐,好是新晴卓午天:描绘了农民在雨后田间劳作,秧苗被雨水洗净显得生机勃勃,而晴朗的新天气让人心情愉悦。
- 诗歌风格及特点
- 意境深远:通过对雨后乡村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情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大自然的热爱。
- 语言优美:诗句采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如“鱼鳞”和“细縠”,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清晰的画面。
- 文化背景
- 清代诗词: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和表达方式,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 自然与人文: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雨后由西郊至龙居寺》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的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理想。通过学习和赏析这类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如何在作品中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