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寻废垒,幕府驻征辕。
徵将趋风至,分营偃月屯。
冑披生虮虱,笳动啸狙猿。
此地犹愁绝,前驱那可言。
苏澳从军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苏澳从军诗》是清朝诗人张云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战场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士兵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时期,这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边疆战争频繁,士兵们经常被迫远赴战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也加入了写诗咏史的行列,以表达他们对国家安危的关心和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
- 作者信息:张云锦,字子章,号东皋,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苏澳从军诗》是他在那个时代留下的不多的军事题材诗作之一。
- 内容概述
- 第一首:诗的首两句“古无人迹到,艰苦趣军行”描述了军队行进至荒凉之地的场景。这里的“无人迹”意味着荒凉与孤寂,而“艰苦趣军行”则展现了士兵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后两句“深入多疑伏,前驱半死生”进一步描绘了战斗前的紧张氛围和士兵们可能面临的危险。
- 第二首:“楼船穷海泊,唤渡易轻舟。浪涌如奔马,波回似没鸥。”这几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上作战时的艰难景象。海浪的汹涌如同奔跑的马,波涛的回旋如同失去方向的鸥鸟。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海上作战的惊险与凶险。
- 第三首:“瘴毒蒸丰草,炊烟爇湿蒿。不须言战事,士气已萧骚。”此句表达了士兵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仍坚持作战的情况,瘴气弥漫使得环境更加恶劣,但士兵们依然坚守岗位,士气高涨。这种描述展示了士兵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象来展现士兵们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他们的恐惧、坚定和英勇。
- 语言简练:尽管诗歌中充满了战争的艰辛和士兵的苦楚,但张云锦的语言却非常简练,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意,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 历史文化价值
- 历史见证:作为一首军事题材的诗歌,它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 文化传承:通过这些诗句,可以了解到清代社会的风貌以及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 思想内涵
- 生死观:诗中的“雨淫天助虐,日久帅休兵”反映了士兵在长期战争中的疲惫与无奈,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 民族情感:通过对士兵们的描述,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 现实意义
- 警示意义:这首诗提醒人们关注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及对国家发展的负面影响,激发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珍惜。
- 精神传承:这首诗中的士兵形象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勇气和毅力。
《苏澳从军诗》不仅是一首诗歌的艺术成就展示,更是对当时社会历史状况的真实反映和深刻反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