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正月十二夜对月

兰夜沉沉,灯期近了。纤云卷尽冰轮皎。横阶如水弄清寒,隔帘筛取疏阴到。
绮席歌残,离人思悄。林梅浮动幽香好。寂寥庭院许徘徊,一天吟绪和谁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正月十二夜对月》是一首描绘节日夜晚月亮和庭院的诗词作品。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张玉珍,一位生活在元朝的文人,其作品《踏莎行·正月十二夜对月》展现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情感世界。
  2. 诗词原文:兰夜沉沉,灯期近了。纤云卷尽冰轮皎。横阶如水弄清寒,隔帘筛取疏阴到。绮席歌残,离人思悄。林梅浮动幽香好。寂寥庭院许徘徊,一天吟绪和谁道。
  3. 诗词内容赏析:该诗以“兰夜沉沉,灯期近了”开篇,营造出一个静谧而略带忧伤的节日氛围。随后,作者描述了夜晚的景象,包括纤云逐渐散去、明亮的月光以及清冷的庭院环境。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寂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诗中的“绮席歌残,离人思悄”,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宴会结束后的寂静和孤独感。最后两句“寂寥庭院许徘徊,一天吟绪和谁道”,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状态的无奈和对交流的渴望。

《踏莎行·正月十二夜对月》不仅是一首描述节日夜晚景象的诗词,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爱情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