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 十四日夜,对月有怀,三叠前韵

风约重帘,炉烟灭了。蟾辉比似前宵皎。一年能得几回圆,天涯海角凭伊到。
煮茗瓯香,剪灯漏悄。赏心苦忆联吟好。人间偏是别离多,苍茫烟水愁难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十四日夜,对月有怀,三叠前韵》是清代著名词人张玉珍的一首词作。此词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月亮和夜晚的独特情感,还表达了对人生离合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接下来将详细解读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张玉珍,字蓝生,号晚香居主人,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其作品在清代享有盛名。
  1. 词作主题
  • 词中主要通过“风约重帘,炉烟灭了”、“煮茗瓯香,剪灯漏悄”等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冷的夜晚气氛。
  1. 情感表达
  • 通过对月光的描述,词人抒发了自己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同时反映了他对人间离别和世事无常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此词采用了传统的抒情方式,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词人在特定时刻的心境变化。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 词的鉴赏:鉴赏时应注意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如对月亮的描绘往往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 文化背景:理解词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创作意图,比如词中提及的人物和事件可能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

张玉珍的《踏莎行·十四日夜,对月有怀,三叠前韵》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颂,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这首词的艺术价值在于它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引发人们对生命、爱情和离别等永恒主题的思考。

相关推荐